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無需懼怕中國

張筠青(摘編)2016年1月12日

中化集團斥巨資收購了德國塑料加工機械製造商克勞斯瑪菲。德語媒體認為,中國投資者相中的是專業技術,目前無需擔憂在德國的廠房會被關閉。

Deutschland KraussMaffei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rauss Maffei/E. Frank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化工集團本周一宣佈收購德國特種機械製造商克勞斯瑪菲(KraussMaffei)。這場中國企業在德最大的一次收購活動引起了德語媒體關注。瑞士《新蘇黎世報》在經濟欄目中寫道,"中國投資商的德國採購清單上主要是中型機械製造商",而主要製造橡膠和塑膠生產、加工機械設備的克勞斯瑪菲正符合中國的"捕食模式"。

"中國很清楚,自己在機械製造的技術上還落後5至10年。因此,中國投資者主要鎖定的是專業技術。與西方買家相較,對他們而言,利潤率或許還不是最優先的考量。不過人們不用擔心整個設施會立刻被轉移至中國。中國買家清楚知道,技術知識是與員工捆綁在一起的,最好還是努力留住人才。他們經常讓德國企業繼續自由發展,著眼的是長遠的未來。"

作者認為,中化集團的問題在於,它是一家國有企業。"國有集團理所當然會實踐共產黨的經濟策略。他們能獲得補貼貸款,而私人投資者則處於劣勢,這在企業收購活動中形成不公平競爭。與此同時,若禁止此類收購行為,又會大幅限制歐洲業主的權益,甚至可能引發貿易戰。"

文章最後寫道:"要求(中國)國有企業展現更多透明度,幾乎不可能有所成效。與此同時,在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公開程度上,即便是與其他新興工業化國家相比,中國都是非常有限的。中國在歐洲幾乎能暢行無阻地投資,但卻對外國企業設下高准入門檻。這樣不對等的情況正是歐洲必須致力排除的。在中國鎖定大收購目標-例如先正達(Syngenta)-的同時,缺乏互惠和公平的狀況或將激起工業國家的反制行動。"

總部設於慕尼黑的克勞斯瑪菲主要製造橡膠和塑膠生產、加工機械設備圖片來源: Reuters/M. Dalder

針對中化集團收購位於慕尼黑的企業克勞斯瑪菲,《南德意志報》一篇題為"不用懼怕中國"(Keine Angst vor China)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對偽愛國者而言,這樣的消息如同一份中國正拆解德國工業的證據",人們認為中化集團將轉移德國的廠房至生產成本較低的中國,但此一擔心毫無根據。

"中國投資者的加入是一種褒揚。為了滿足不斷成長的中產階級的需求,他們開始收購一些中國無法提供的:品質和高科技。生產廠房可以被遷移,但卻無法帶走那些擁有多年專業知識和技術的人力。中國的許多投資者都知道這一點。而這個新所有者為德國開啟了進入一個龐大市場的大門。"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