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世界報》駐華記者以"中國悼念'老朋友'施密特"為題,關注了中國國內對剛剛去世的德國前總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的悼念。
"北京高規格悼念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而且其方式也不尋常。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及總理李克強都不僅僅以職務身份,還以個人身份進行了弔唁。值得注意的是,周三晚的央視《新聞聯播》也在首要位置播發了這兩位國家領導人的唁電。"
作為一檔通常只注重國內政治內容的新聞節目,《新聞聯播》隨後還播出了介紹施密特生平的短片,並將他稱作"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各大報刊則刊文讚揚施密特撰寫的有關中國的書籍與文章。《環球時報》認為施密特代表了 "獨特而深刻的立場與觀點"。施密特的著作也都被譯成了中文,獲得了相當高的銷量。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許多網友也為這位德國社民黨人點了蠟燭。
而審查官則密切注意中國社群網站,確保只有對施密特的正面言論才能出現在網上。對於中國的維權人士而言,施密特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他們批評施密特對北京政權侵犯人權行為的理解,而他抨擊西方指手畫腳的言論,也飽受人權人士的非議。施密特對89年六四事件的言論,也備受批評。對於施密特的批評言論根本不為微博所容。
德國《商報》則將目光投向了中國東北近日肆虐的霧霾。文章以"中國有多髒"為題,指出中國雖然在環保領域雄心勃勃,但是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
"關鍵問題是,如果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進一步跌破6.5%,北京當局會作出怎樣的反應。這不僅僅事關經濟刺激方案,還事關生態轉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如果屆時環保意味著工作崗位的流失,中央政府是否還會堅持嚴格的環保法規?"
文章接著以東北地區為例,指出東北是經濟轉型中犧牲最大的地區。"遼寧省、黑龍江省的經濟陷入了衰退,大規模的失業難以避免。現在,不少人呼籲在推行環保新規時,留出更多的過渡時間。而與此同時,入冬以來,東北地區的霧霾令人窒息。上周末沈陽的細顆粒物濃度達到了1200ppm,甚至還有一監測點測到了1400ppm的峰值。綠色和平將其稱為霧霾新紀錄。"
作者在文末寫道:"中國有機會去兌現其綠色未來的承諾,中央政府制訂了雄心勃勃的目標,還有望成為巴黎氣候會議上的推動性力量。我們也只能希望,即便中國在經濟陷入困境時,也依然能堅持這樣的目標。這既符合中國的利益,也是全球各國的利益所在。"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赫爾穆特‧施密特(Helmut Schmidt)是戰後聯邦德國第三位社民黨籍總理。早年他就以擅長處理危機而聞名於外。施密特在德國政壇上是最獨具風格的政治家之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odo Marks赫爾穆特‧施密特是聯邦德國成立後當選的第5任總理。早年他就以擅長處理危機而聞名於外。施密特在德國政壇上是最獨具風格的政治家之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odo Marks1962年2月漢堡發生特大洪澇災害。這對當年42歲的施密特來說是從政道路上經歷的第一場重大考驗。他拋棄了官僚主義的做法直接將聯邦國防軍派往救災現場。他也由此贏得了「行動者」的美名,在國際上也獲得了稱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969年10月22日,施密特出任布蘭特政府國防部長一職。任期內,他將兵役期從18個月減少到15個月。1972年他改任聯邦財政部長,他也由此進入了聯邦政府的權力核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974年,布蘭特辭去總理一職。施密特成為布蘭特的繼任。他被看作是頗具能力的經濟指揮,但是在社民黨黨內卻引來越來越多的批評。特別是黨內的左翼人士對施密特務實主義的做法甚為不滿。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施密特的妻子Loki(Hannelore)是他在政壇之外生活的絕對重心。二人於1942年結為伉儷。婚後育有一兒一女,但是兒子不到一歲就夭折。2010年Hannelore因病去世。施密特與妻子相伴的60多年的時光裡相敬相愛,是很多夫妻的楷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977年,德國僱主聯合協會(BDA)主席的漢斯‧馬丁‧施萊爾(Hanns Martin Schleyer)遭極左恐怖組織「紅軍派(RAF)」綁架並被殺害。圖為施密特在施萊爾的葬禮上向施萊爾的遺孀表示慰問。這一年的秋天也正因為「紅軍派」實施的一系列恐怖行動而在德國歷史上被稱為「德國之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在外交方面,施密特一直同鄰國法國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他同法國前總統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交情甚篤。70年代末期,在施密特和德斯坦的共同倡導下,歐洲經濟共同體的8個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丹麥、愛爾蘭、盧森堡和荷蘭)決定建立歐洲貨幣體系,將各國貨幣的匯率與對方固定,共同對美元浮動。施密特和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也是好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70年代末80年代初,德國民間的環保意識和和平意識不斷增強。儘管如此,施密特還是堅持表示支持核能建設。另外他追求穩定德美關係,依靠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遏制蘇聯擴張。與西歐國家共同促成「北約雙重決議」,允許美國在歐洲部署可以打到蘇聯本土的巡航導彈。這些做法為施密特招致了來自黨內外的批評與指責。
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 - BPA1982年10月1日,施密特在議會信任表決中敗北,卸下總理一職。隨後柯爾在提前舉行的大選中勝出。在此之後社民黨在野16年。施密特逐漸退出政壇,成為德國《時代周報》的發行人之一。他在國際上也依舊活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退後後的施密特依舊熱心參加各種各樣的涉及內政外交問題的討論會。2005年有一項調查顯示,施密特是最受歡迎的德國政治家。在社民黨黨內他也是頗有人氣的高參。
圖片來源: Hoffmann und Cam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