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中國

德語媒體:當價值觀遭遇經濟利益

2025年11月19日

德國財政部長克林拜爾的中國行程接近尾聲。由於這是德國黑紅政府上台以來,首次有內閣成員到訪北京,因此克林拜爾的中國之行自然受到了德語媒體的格外關注。

德語媒體:當價值觀遭遇經濟利益圖片來源: Bernd von Jutrczenka/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寫道,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德國的經濟體量也依然還能排名第三。但中德之間的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於是乎,德國政府內部產生了一個怪異的現象:人人都想證明自己擁有接觸中國的最佳渠道。這篇題為《在中國,克林拜爾講話很得體》的評論寫道:

「基民盟政治家、外交部長瓦德富爾取消了訪華計劃,理由是中方安排的高端會晤日程過少。接下來就有了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拜爾作為首位內閣成員的中國之行。或許,社民黨同中共之間的友好往來,有助於改善德中關係。」

《南德意志報》評論指出,此次克林拜爾訪華具有雙重身份,既是聯邦政府的代表,也是德國社民黨的代表:

「周一他同中國副總理、財政部長何立峰舉行了會晤。周二則以社民黨主席的身份參加了中共和社民黨的黨際對話活動。社民黨充滿自豪地宣佈,王滬寧在人民大會堂會晤了克林拜爾。要知道,王滬寧可是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親信。

克林拜爾說過,彼此直接對話總比議論對方要好。這一點他說得很對。他在中國講話時,很好地把握了尺度,沒有說教意味。他表示,中國應當向俄羅斯施加壓力,盡快結束戰爭。他也解釋了歐盟對兩家中國銀行實施制裁的原因,理由是它們涉嫌幫助莫斯科規避制裁。他還多次強調,希望中方承諾不再進一步限制稀土出口,因為基於對進口稀土的依賴使德國很容易成為脅迫對象。

11月17日,中國副總理、財政部長何立峰歡迎克林拜爾到訪。圖片來源: Ng Han Gua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當然,克林拜爾並沒有得到這類承諾。不過,他也沒有顯得過於天真和輕信,這是值得稱道的。或許他已經從當年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窘境中吸取了教訓。克林拜爾的計劃是,通過財政資助,確保德國能夠更多地從其他國家獲取關鍵原材料。」

價值觀為導向的外交政策與經濟利益

《萊茵郵報》發表評論稱,外交從來都是一門高超藝術:既要捍衛本國利益,又要體察對方的需求,既要表明觀點,又要讓對方保持體面。而具體到對華關係的問題上,這就要求德國政治家在價值觀導向和經濟利益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這篇題為《劃清界限與保持合作》的評論寫道:

」經歷一系列波折之後,尤其是德國外長瓦德富爾臨時取消訪華行程之後,克林拜爾作為本屆聯邦政府成員訪問了北京,這終究是一件好事。儘管當前的對華關係很困難、很複雜,但對德國來說,不同中國對話,也絕不是一個選項。

這並不是說,對於中國肆無忌憚的利用自身競爭優勢的做法,德方要選擇沉默。對於市場準入、借稀土和晶片成為施壓手段的做法,必須要當面明確指出。中國確實在借助別國的經濟依賴來實現自身地緣政治的目標,這一點毫無疑問。對此視而不見,顯然是幼稚的。


與此同時,同德國建立良好關係也是中國的利益所在。中國不想成為歐盟的譴責對象,他們也注意到了歐洲有可能會出現保護主義的趨勢。中國明年三月將會推出下一個五年計劃,而且中國自身也面臨著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五十年一胎化政策帶來的嚴重人口結構問題。有鑑於此,儘管擁有強有力的地位,中國也需要尋求某種均衡,而德國應當巧妙地利用這一點,否則德國將難免在中美競爭中受到碾壓。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