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中國

德語媒體:算出來的「好心情」

2025年11月10日

《南德意志報》報導稱,中國以算法語言推動「正能量」傳播的嘗試,其實只是操控網路輿論的新手段而已。《商報》評論指出,關鍵原材料領域對中國的嚴重依賴,德國經濟界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德語媒體:算出來的「好心情」圖片來源: 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報導稱,中國網路巨頭騰訊宣佈,將在微信平台上調整推薦算法,讓充滿「正能量」的內容被推送到用戶首頁。《南德意志報》寫道,這一切聽上去似乎平淡無奇,然而,「正能量」在中國卻是一個政治術語,是對公共輿論有針對性的管控。這篇題為《中國的「好心情」算法語言》的報導寫道:

「凡是政府不喜歡的內容,將失去傳播機會。而政府喜歡的內容,則是在傳播正能量。也就是說,政府正試圖讓算法語言同官方宣傳保持一致。而大型網路公司則在主動配合。

這場行動由『國家網信辦』主導。過去幾個月來,這一監控網路的最高機構一直在推動一場名為『網路和諧』的運動,目的是要打破所謂『訊息繭房』,而其實際目的卻在於:熱搜榜單上減少花邊新聞和敏感詞匯,訊息內容要少一點刺激,多一些撫慰,微信將推出『繭房檢測』或『打破訊息繭房』等功能。這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多元,實際目的則是加強監控。算法不再推薦點擊量最高的內容,而是會推薦那些被定義為社會需要的內容。

據媒體報導,政府也將對網紅採取同樣的措施。今後誰要想就敏感話題發表觀點,必須先證明自己擁有相關資質,例如提供大學畢業證或職業證書等等。也就是說,沒有醫學學位證書就不準討論疫苗問題,沒有相關證書也不得發布理財建議等。各平台將嚴格審查發言者的資質,違規者將受到嚴懲。」

南德意志報:凡是政府不喜歡的內容,將失去傳播機會。圖片來源: gemeinfrei

《南德意志報》報導稱,上述舉措尚未正式發布實施,但已在中國網路中引發了熱烈爭議。支持者稱,此舉將打擊「虛假訊息」,而批評者則認為,這種做法將徹底扼殺公開討論的網路空間

」對於那些網際網路平台來說,他們並不擔心政府的這些舉措。因為『和諧』早已成了他們的一種生財之道。中國的網路平台紛紛投資設立『內容安全』部門、公佈推薦算法的邏輯,以營造表面上的多樣化,實際則是在防止有爭議話題的升級。

TikTok的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雇傭了數千人負責『算法治理』。騰訊則設立了正能量算法工作組(Positive Energy Algorithm Task Force)。短期內,這將導致流量的減少,畢竟一個沒有醜聞的網路點擊量會明顯下降。但從長遠來看,卻是一筆賺錢的生意,因為提前主動審核,會贏得政府的信任,也會吸引更多的廣告,並會避免遭到政府的公開批評。遵守政府的規矩本身就是一種貨幣。

很多中國網民對這些新措施保持務實的態度。微博上一條點擊量很大的貼文寫道:『只要他們只強迫我閱讀快樂的內容,而不是強迫我必須快樂,我就知足了。』」

 

「原材料依賴  經濟界責任重大」


《商報》發表評論寫道,在關鍵原材料嚴重依賴中國的問題上,德國經濟界自身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評論寫道:

「在關鍵原材料領域,中國的市場份額在不斷攀升。德國經濟對一個日益封閉的制度性對手的依賴與日俱增,在許多原材料方面,依賴程度已經達到60%、70%、80%,有些甚至已經達到100%。

這些原材料的供應本身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應如何獲取這些原材料。這些原材料資源遍佈世界各地,南美、非洲、亞洲、甚至德國都有相應的礦產資源,例如鋰。但既然如此,德國企業為何不設法從中國以外的地區獲取這些原材料呢?為何一遇到困難,就要求政府出面解決呢?因為這些企業總是不能認清形勢。對企業來說,提高短期利潤天經地義。只要能獲取,這些企業就會進口來自中國的原材料,因為來自中國的原材料價格低廉。這些企業並不會考慮地緣政治風險,不會考慮因原材料而受到勒索的問題。

過去幾周以來,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的管制,已經充分顯示了勒索是如何運作的。現在所有人都在討論原材料問題,但卻沒有人採取具體行動。我們不能指望只考慮短期運作的企業會主動提升自己供應鏈的韌性。這只是一廂情願,大多數企業毫無採取相應行動的跡象,這無疑是一個慘痛的現實。」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