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美中的科技戰和南海的德國軍艦

2021年12月23日

展望即將到來的一年,《商報》預言美中之間的科技戰會愈演愈烈。《新蘇黎世報》則分析了德國護衛艦「巴伐利亞」號遠航南中國海的使命。

Ukraine Kiew | Logo von Xiaomi
圖片來源: Pavlo Gonchar/Sopa Images/Zum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發表題為「分裂的世界」的分析文章,指出即將到來的2022年的世界趨勢之一是美中兩國的科技戰的繼續。文章認為,世界處於地緣政治的「蕭條期」,主要原因是美中兩個大國都出現了「運行故障」:美國剛剛擺脫川普这個噩夢,但遠未克服社會深刻分裂的魔障。文章接著寫道:

 「中國也並非像北京的威權統治者所表現的那樣,是穩定的大本營。新冠『清零』政策讓中國越發走向封閉,在國際矛盾衝突此起彼伏的背景下,這可能導致危險的誤判。此外,中國還要面對奧密克戎變種病毒帶來的考驗。在金融市場上,中國已經不再被視為世界經濟的萬靈藥方,而更多成了一個風險因素。

儘管如此,這兩個表面上的巨人在未來一年裡因台灣問題起爭端的可能性並不大。中國強人習近平還計劃在明年秋季的黨代會上被推選連任,成為終身領導人。他不可能在這之前冒險挑起同美國的軍事衝突,況且(開戰)這件事在北京也是有爭議的。同時拜登也有意在明年11月的中期選舉之前在外交上有所斬獲,因此2022年或許會是緩和的一年。

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和中國會在科技『脫鉤』方面放慢步伐。黑石公司(Blackrock) 的金融專家把所謂美中之間的『科技戰』(Tech-War)視為2022年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不是沒有根據的。這一科技戰中人們無法預知的潛在推手是全球性的科技跨國企業。臉書、蘋果、亞馬遜和谷歌,還有騰訊、阿里巴巴、華為和百度如今不僅比很多單個的國家還要強大,而且他們的做派也越來越像是有主權的政府,甚至炮製自己的規則。科技戰是一場多條戰線的戰爭,不僅發生在國家之間,而且也發生在政府和科技企業之間。」

「巴伐利亞」號出訪亞太多國圖片來源: David Mareuil/AFP/Getty Images

「巴伐利亞」號在南海

瑞士《新蘇黎世報》關注了德國「巴伐利亞」號護衛艦巡航印太海域。報導指出,德國軍艦穿越南中國海是對北京的一種挑釁。

「此前的說法雖然是,該艦不會穿越台灣海峽,也不會進入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12海裡領海區域。但德國海軍在南中國海的存在,還是被解讀為德國對中國的一種更為強硬的姿態。舍恩巴赫(Kay-Achim Schönbach,德國海軍中將——譯者注)的發言更是火上澆油。他說,建議下一次航行時不妨也穿越台灣海峽。這位海軍總監還強調,中國不僅是一個重要的貿易夥伴,而且還是一個不斷增長的霸權力量。他說『德國公眾必須知道這一點』。

「巴伐利亞」號的出航是德國聯邦政府去年通過的印太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柏林以此傚法法國、荷蘭,試圖聲張自己在這一地區的利益,並規劃相關措施。「柏林顯然已經意識到,東南亞對德國的安全和繁榮所具有的意義」。在介紹了南中國海作為貿易通道的戰略意義以及周邊國家複雜的主權爭議後,文章寫道:

「柏林應該意識到,要想在印太地區成為受到重視的安全政治力量,還需時日。在此之前,人們還是會把德國當作一個經濟夥伴。科學與政治基金會(SWP)的斯維斯特克(Göran Swistek)撰文稱,德國區區一艘軍艦的存在形式,更多只是具有政治象徵意義,但德國想以此強調,希望今後加強在印太地區的積極參與。」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