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亞洲行究竟會不會在台灣做停留?有關她行程的報導引發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緊張氣氛一再升溫,現在就連德國內部也發出擔憂的聲音。
自民黨議會黨團副主席蘭布斯多夫(Alexander Graf Lambsdorff)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說:「如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考慮攻打台灣,美國必須決定是否進行干預。一旦武統發生,它將產生災難性的後果,包括對我們的經濟。」
基民盟對外政策專家凱瑟維特(Roderich Kiesewetter)也表示,他擔心中國對台灣的武力進攻比預想來得早。他說:「中國領導層可能會在提早行動中看到戰略優勢,因為西方大量能量被束縛在目前的烏克蘭衝突中。」
德國《明鏡周刊》撰文指出,北京、華盛頓和台北之間的關係要更為複雜。文章寫道:「中國領導層認為外國政治人物訪問台灣是一種挑釁。最近,來自美國和歐盟的一系列議會代表團訪問了台灣,包括上周剛剛結束訪問的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Nicola Beer)。雖然目前北京方面採取的都還只是口頭警告,但是美國眾議院議長訪問台灣的政治意義將是完全不同的量級。82歲的佩洛西在美國總統繼任者中排名第三。如果她此次訪問成行,將是數十年來美國最高級別政治人物的對台訪問。」
文章寫道:「自民黨政治家蘭布斯多夫現在也提醒,全球三分之一的半導體生產都來自台灣。他說:『屆時,我們國家幾乎所有的工業供應鏈都會受到影響,許多科技產品無法再生產。從洗衣機到飛機都是如此。』他還補充說,不要在俄烏平行之外再出現中國和台灣之間的衝突,『這才符合我們自身的利益』。」
文章指出:「半導體晶片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从智慧型手機、電腦、汽車到醫療設備,隨處可見。新冠疫情期間,半導體晶片短缺導致很多行業出現價格上漲以及供應鏈遭遇瓶頸等問題。這其中大量晶片產能都集聚在台灣。上周,美國國會通過晶片法案,促進推動美國國內的晶片製造業發展,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對亞洲晶片生產的依賴。」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與台灣建立正式邦交,而是選擇和中國建交,這意味著這些國家與台灣的高層政治互動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儘管如此,不少國家還是會和台灣進行政要互訪,在有限的空間裡表達對台灣的支持。2022年8月,美眾議院議長、排名第三的政治人物佩洛西訪問台灣,成為近年來最受關注的美台互動。
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REUTERS國會眾議長是美國政治體制中排名第三的重量級人物,僅次於總統以及副總統兼參議長。70年代末與台北斷交、與北京建交以來,美國到訪台灣的最高級別政治人物就是國會眾議長。不過,當時的眾議長金裡奇(Newt Gingrich 左一)和總統克林頓(左二)分屬共和黨、民主黨,與如今佩洛西、拜登同屬民主黨的情況有所不同。1997年4月金裡奇訪問台灣,此前他在北京拜會了時任中共總書記江澤民。
圖片來源: POOL/AFP/Getty Images2022年8月2日晚22時40分,佩洛西的專機降落在台北松山機場。這是1997年時任眾議長金裡奇訪問台灣後,美國到訪台灣的最高級別官員。中國外交部深夜發表聲明指佩洛西訪台是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的嚴重錯誤訊號,稱美方企圖搞以台製華是「十分危險的玩火行動,玩火者必自焚」。佩洛西離開台灣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島周邊開始實彈軍演。
圖片來源: ASSOCIATED PRESS/picture alliance繼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馬基(Ed Markey)8月14日率跨黨派國會議員團開始對台灣進行兩天的訪問。馬基在推文發文寫道:「我率領跨黨派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是要重申美國對台支持,鼓勵台灣海峽的穩定及和平。」民主黨黨籍的馬基是目前美國國會少數曾於1979年參與《台灣關係法》立法的國會議員。
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REUTERS美國參議員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8月25至27日乘軍機訪台,她是繼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馬基(Ed Markey)之後,第三位無視北京反對、堅決親訪台灣的美國國會議員。共和黨籍的布萊克本是美參院「台灣連線」成員,對台一向友好。2020年12月時,她曾發帖稱「中國擁有5000年的欺詐盜竊史」引發爭議。此次她再發帖稱中國是「新的邪惡軸心」、「永遠不會向中共磕頭」以及「習近平嚇不倒我」等內容。
圖片來源: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China在佩洛西之前,今年最高規格的美台互動發生在4月,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Bob Menendez)率國會代表團訪問台灣,並且在美國政府專機前和台灣外長吳釗燮合影留念。中國外交部則警告美國「不要在危險道路上越走越遠」,敦促華盛頓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圖片來源: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Handout via REUTERS2020年8月時任美國衞生部長阿扎爾(Alex Azar)訪台也是近年來美台之間的一次重要高層互動。這也是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首次有內閣成員到訪台灣,並與台灣總統舉行會晤。
圖片來源: AFP/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歐洲國家近年來引發廣泛關注的政要訪台,也是發生在2020年。捷克參院議長维特齊(Milos Vystrcil,又譯維特齊)率團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晤,還在立法院發表演講。面對北京方面的強烈反對,维特齊强调自己並沒有越過紅線,因為「每個國家對『一個中國』有自己的理解,捷克的政策沒有禁止參議員訪問台灣」。他還批評中國把「一中原則」強加於別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W. Berrazeg在歐盟層面上,近年來最高級別的訪台就發生在今年7月中旬:歐洲議會副議長貝爾(Nicola Beer)到訪台灣,與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等高官會晤。貝爾表示,歐洲和台灣都屬於「民主國家大家庭」,還說歐盟在台灣問題上不會像在香港問題上「遲到」。
圖片來源: Taiwan'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AFP今年6月,立陶宛經濟部副部長內利烏普西內(Jovita Neliupsiene)到訪台灣,並表示立陶宛能夠頂住在允許台灣設立代表處後遭受到的來自北京之經濟壓力。她在訪問期間還表示,立陶宛駐台灣辦事處也將在今年9月開張。
圖片來源: Ben Blanchard/REUTERS 「中國經濟奇跡的終結」
《經濟周刊》發表美國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者羅奇(Stephen Roach)撰寫的客座評論分析認為,中國現在可能成為全球化解體的失敗者,而與美國的地緣政治衝突的升級則可能會加劇這一發展。
評論寫道:「世界經濟目前正經歷著一個轉折點。冷戰結束後幾十年來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得全球化已經進入了逆轉階段。與大流行病有關的供應鏈中斷、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戰,以及將對外經濟關係與地緣戰略聯盟(「友岸外包」)結合起來的努力,都全球貿易踩了剎車。」
評論指出,在全球化解體過程中受傷害最深的剛好正是從全球化過程中受益最深的中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中國對外出口僅佔全球出口總量的2%,但是到了2021年,中國的出口已經上升到全球出口的12.7%。
評論寫道:「日益加劇的地緣戰略緊張局勢強化了全球化解體的趨勢。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貿易理論正在讓位給以安全為考量的、追求地緣戰略和對外經濟關係的一致性的『友岸外包』。」
評論寫道:「正如俄羅斯總統普丁試圖以抵禦北約東擴為野蠻侵略烏克蘭的行為做辯解,中國對美國長期遏制的恐懼也暗示了中國領導層內部類似的不安。現代美中政策的設計师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最近曾警告說,美國傾向於與中國進行『無止境的對抗』,他呼籲採取‘尼克森式的靈活性』解決日益危險的衝突。但正如我在即將出版的《意外衝突》(Accidental Conflict)一書中所說,要防止中美衝突的升級,需要的遠不止這些。」
評論最後寫道:「全球化作為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和推動全球繁榮的世界性貿易結構體系,並沒有讓所有國家的經濟都馬力大開。日益加劇的不平等、社會緊張矛盾、氣候變化、新冠大流行病以及歐洲的戰爭,都正在撤掉全球化的根基。而中國將是因此而損失最大的國家。」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