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美國放棄的場域 中國填補真空

2025年9月25日

《焦點線上》發表客座評論分析,川普治下的美國如何在聯合國輕易地將自己的權力拱手交給中國。《慕尼黑信使報》撰文描述北約前歐洲副總司令理查德‧希裡夫提出的恐怖場景設想:2025年北約崩潰,中國併吞台灣。

美國目前還沒有正式任命新一任駐聯合國大使,川普又大幅削減了對外發展援助,此外還減少了向聯合國應繳納的會費。圖片來源: Timothy A. Clary/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焦點線上》發表客座評論指出,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饒有興致地觀察川普领導下的美國如何退出聯合國。評論指出,「與這位在外交和外交政策上目光短淺的美國總統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追求的是長遠利益」。

美國目前還沒有正式任命新一任駐聯合國大使,川普又大幅削減了對外發展援助,此外還減少了向聯合國應繳納的會費。

文章寫道:「這可能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因為北京正在利用這一真空。越來越多的中國代表團成員參與聯合國各委員會和會議,積極參與,並試圖以此將北京的世界觀塑造成主導性的觀點。」

「長久以來,中國一直努力將其對人權的理解替代西方的理解。對習近平而言,人權既非民主,亦非言論自由或宗教自由。」

文章寫道:「在聯合國中尤其是全球南方的國家(對中國的治理模式)抱有好感。這些國家是在西方殖民時代結束後獲得了自由和獨立。它們認為,西方只有在符合自身利益時,才會捍衛人權。」

更多閱讀:挑戰西方價值觀的北京香山論壇

「這些國家會拿烏克蘭和巴勒斯坦作比較。他們會問,如果普丁正在遭受打擊,為什麼西方沒有對納坦雅胡政府實施制裁。北京一直是巴勒斯坦人的支持者。因此,習近平在全球南方國家代表中的信譽很高。」

文章寫道:「中國在聯合國所做的一切都不秘密也不違法。每個國家都可以自由地在聯合國擴大影響力。人力和資金決定了這項努力能否取得成果。中國目前在聯合國的固定和自願捐款方面排名第二。中國也願意在人道主義援助方面投入更多資金。」

「如果你想強調自己的權力主張,軟實力至關重要。然而,對於痛恨軟弱的川普来說,幫助窮人是浪費金錢。」

文章最後寫道:「就連北京最大膽的戰略家們恐怕也沒想到,美國會如此輕易地把自己的位子拱手讓給中國。」

聯合國為何解決不了世界問題?

00:5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恐怖場景設想:2025年北約崩潰 中國吞併台灣

世界正處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嗎?《慕尼黑信使報》在一篇文章中描繪了北約前歐洲副總司令理查德‧希裡夫(Richard Shirreff)爵士設想的北約與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爆發衝突的場景。文章指出,「從西方視角來看,這絕對是一場噩夢。而且這場噩夢甚至有可能在2025年就變成現實」。

文章寫道:「今年7月,北約秘書長呂特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警告,人們不能『天真』下去。如果中國想攻打台灣,肯定會先打電話給非常年輕的夥伴普丁說:『嘿,我現在要動手了,我需要你通過攻擊北約領土來讓他們在歐洲忙個不停。』」

「北約前歐洲副總司令希裡夫認為這種設想完全是現實的。因為烏克蘭戰爭已經持續多年,俄羅斯迫切需要財政和軍事援助。……中國可以利用這一點,讓普丁成為攻擊北約的『獵犬』,然後自己接管台灣。」

在希裡夫描繪的可怕場景中,2025年11月初,中國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並最終獲勝。

「根據希裡夫的設想,衝突始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的大規模停電。這場網路攻擊導致該市基本服務癱瘓,引發騷亂和混亂。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等地區也出現了局部停電。立陶宛因暴力事件宣佈戒嚴。……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因暴力事件實施了宵禁。

此次停電事件是由惡意軟體引起的。為了控制問題的蔓延,波羅的海國家被隔離在歐盟電網之外。……德國、法國和英國也出現了停電。恐慌情緒正在蔓延。社群網站上充斥著大量虛假訊息。……在立陶宛、波蘭和加裡寧格勒邊境地區都發生不明交火。」

文章寫道:「在虛構的場景中,川普给普丁打電話,並在社群網站上稱進行了『一次很棒的通話』,『弗拉基米爾是美國的朋友,和我一樣,渴望和平』。北約就此走到了盡頭。……然後中國介入。習近平稱讚普丁『保衛了自己的人民』,並揭露北約是『紙老虎』,還向普丁提供了彈藥和軍事裝備。次日,中國對台灣發動了進攻。美國只是威脅要制裁。隨後,西方部分國家甚至承認了此次吞併,以確保維護在經濟上的對華優勢。」

台灣軍演 模擬中國入侵

01:2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