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美財長訪華不排除貿易戰繼續打

李魚(報摘)
2018年4月26日

《新蘇黎世報》關注了美國財長即將訪華的消息,《經濟周刊》則在北京車展開幕之時,瞭解德國在華車商在中國出台新規的背景下,是否很快建立獨立經營的工廠。

USA Finanzminister Steven Mnuchin im Weißen Haus in Washington
美國財長努欽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瑞士《新蘇黎世報》就美國財長努欽即將訪問北京事宜評論道,美國同中國即將舉行貿易對話,是一個好苗頭,但這並不意味著停戰。

"上周六美國財政部長努欽(Steven Mnuchin)宣佈近期內訪華,周二川普便證實了這一消息:美國將派遣一個高級代表團前往北京談判。美國此舉希望達到怎樣的目標還是一秘密,人們知道的只是美國不斷要求降低對華貨物貿易中的赤字。美國官方公佈的這一數字去年為3750億美元,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

"眾所周知,美國開闢了3個戰場:今年2月對洗衣機和太陽能光板徵收關稅的決定生效,3月23日對鋼和鋁產品也開始分別徵收25%以及10%的懲罰關稅。除此之外,還額外對中國價值約為1500億美元的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以及對中國一些公司的投資進行限制。""雖然只有最後一項懲罰措施直接對准中國,而為此舉行的公開聽證還要等到5月15日,中國卻對美國的做法非常迅即地做出了回應。作為對懲罰洗衣機和光能板的報復,中國對來自美國的穀物進口課以178.6%的關稅;反擊對鋼鋁的懲罰,中方對128種價值24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增稅;中國對第3項懲罰也會進行相應的回擊。"

這一背景下,《新蘇黎世報》認為,會談的結果很難是一種"持續性的降溫,因為目前的氣氛已充滿了火藥味。如果能從戰爭的說辭上稍稍有所退讓,已算是不小的成就了。"

目前的夥伴模式不能放棄

《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發表題為"為什麼在華汽車廠商放棄順風直行?"的文章,指出,中國汽車市場面臨著深刻的變化:外國公司幾年後將不再受到建立合資公司義務的限制,它們解放了,可以獨立經營在華企業,但它們卻一時不會去這麼做,"德國的汽車大佬們突然間覺得目前的夥伴經營方式非常高妙。"

"寶馬傳出的消息是,歡迎中國政府的新決定。寶馬總裁克魯格( Harald Krüger)這樣說,'有關細節將通過協商得到解釋'。中國出台的積極新政,不會影響同長城汽車公司建立合資企業的計劃,寶馬與長城探討生產Mini電動車事宜。按照新規,外資投資電動汽車從今年年內就不受股比的限制了。但克魯格對此並不回應,他表示,'不管情形怎麼,我們都會有一個合作夥伴。'但新企業內股份怎樣安排,還沒有決定。"

文章寫道,"迄今,雖然生產技術和設計過程都必須同中方合作夥伴共享,但這也同時保障了生產環節的順暢,以及同國家領導高層以及當地政府溝通關係。沒有相應的批准程序,在中國可是寸步難行。"

在生產環節以外的銷售領域,中方合作夥伴的意義更為重大。"從去年奧迪在銷售領域的影響,便可瞭解一斑。奧迪本來有一家合作多年的銷售商即一汽集團,而突然間又同上汽集團開闢了第二個銷售戰場。屬於一汽網路裡的銷售商們憤怒地開始對抗,進來了新的訂貨單也不立即處理,一時間,奧迪的銷售量急劇下跌,奧迪不得不採取大範圍地做出讓步。"

2018北京國際汽車展開會圖片來源: Reuters/D. Sagolj

"另外,多年來國際汽車廠商不能奉行全球採購戰略,在中國亦無法自己挑選某些供應商的產品。建立合資公司時就已規定,供應商也要建立合資公司,而生產商只能用合資供應商的產品。如果生產商解除了合資夥伴關係,就要同新供應商重新建立關係,這將難以實現。因為在長年的夥伴關係之後,供應商已對之前的外國生產商產生了依賴。"

因此,上海汽車咨詢公司JSC的專家希伯特(Jochen Siebert)說,汽車領域的合作不會很快結束。"但取消建立合資公司這一前提的決定,會為夥伴關係帶來一些獲利。如果外資方將股份從50%提高到60%,那麼它就可以取得採購和銷售的決定權。同時,中方夥伴由於仍然是其中的大股東,自然關心公司的業績。這樣,外國廠商能夠繼續通過中方夥伴得到政府的支持。"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