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聯合國人權專員成了中國政府的幫兇
2022年5月3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表面看來,巴切萊特獲准訪問新疆似乎是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署取得了勝利,然而,細究之下卻不難發現,中國政府宣傳機器才是真正的贏家,因為訪華行程結束前的新聞發布會上,巴切萊特已經將中國的新疆政策同反恐鬥爭混為一談,這正是北京官方慣常使用的說辭。這篇題為《巴切萊特成了中國的幫兇》的評論寫道:
"巴切萊特現在可能正處於她政治生涯中最敏感的節點。一些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已經發出來要她辭職的呼聲。國際特赦組織的伊奈岑(Michael Ineichen)直言:'巴切萊特及其機構的聲譽已經危在旦夕。'多個人權組織和中國一黨專政的受害者們曾對巴切萊特的中國之行寄予厚望,而結局卻令他們大失所望。巴切萊特錯過了在中國直接指出當地踐踏人權罪行的機會。而營造輿論壓力,恰恰是她作為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的職責和強項。
除此之外,本應於去年夏季發表的新疆報告,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直到今天仍遲遲不肯發布。巴切萊特是會爭取連任,還是會背著為習近平充當木偶的惡名結束政治生涯,今年九月就會有明確答案。
訪華行程結束後,巴切萊特發布的一份聲明中稱,本次訪問的目的並不是對中國違反人權的行為展開調查,而是要同中國政治領導層開展直接對話。而且她已經敦促中國有關當局避免在新疆的'濫捕濫抓'行為。此行之後已建立起相關的工作小組。高專辦也將會定期同北京就人權問題展開交流。"
巴切萊特息事寧人的嘗試,收效並不理想。評論作者指出,因反對皮諾切特在智利的獨裁統治,24歲的巴切萊特就曾被投入秘密監獄,遭受酷刑。從政後兩度當選總統的巴切萊特更是以關注弱勢群體利益而獲得廣泛好評。正因為如此,巴切萊特此次在中國的表現就更為令人不解了。
"巴切萊特訪華行程產生了兩個效果:一方面令中國政府從中獲益,另一方面令聯合國名譽掃地。中國政府至少對外洗淨了嚴重踐踏人權的惡名。而巴切萊特及其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則因充當了北京政府的宣傳工具,而蒙受了巨大的聲譽損失。
如果巴切萊特想恢復她個人及其所屬機構的名譽,就必須盡快發布高專辦有關新疆局勢的報告。報告書中要明確指出,中國一方面禁止對新疆開展獨立調查,另一方面則在將新疆宣傳為歌舞昇平的樂園,巴切萊特的中國之行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而如果巴切萊特繼續保持緘默,那麼她就淪為了中國政府的同謀。"
《柏林日報》發表長篇分析文章指出,鑑於新疆惡劣的人權狀況,德國政府必須做出必要的回應。文章寫道:
"至關重要的是,歐盟和歐美必須共同採取適度的對華戰略。德國在這一方面做得極為不足。誰對中國最強硬,誰採取了更多的對華制裁,這類競爭對於達到目的並無裨益。推動對話和外交,才是唯一的選擇。
在同中國開展的直接對話中,也應當開誠布公地指出中國存在的問題。而且,這種開誠布公的、批判性的對話也不應侷限於政府層面,而應擴展至公民社會的各個團體和機構。
只有基於對自身利益和價值觀的長線評估,並以不同視角去看待中國複雜的發展進程,這樣的對話才能得以展開。要想打造一個有切實意義的對華戰略,就不應繼續侷限於以高壓手段強迫中國做出改變的嘗試,而是要和志同道合的盟友開展行之有效的合作,並強化全球機構的作用。"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