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中國

德語媒體:脆弱的超級大國

2025年5月12日

《商報》客座評論認為,川普反復無常的經濟政策,不僅令中國從中受益,長遠來看也將損害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新蘇黎世報》則分析了中美俄三國在印巴衝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德國前駐美大使:川普正在削弱美國圖片來源: 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發表德國前駐美大使維特希(Peter Wittig)的客座評論,認為川普推行的極端民族主義的經濟政策,不僅使前任拜登留下的強勁經濟基礎受到動搖,也使美國作為頭號世界經濟強國的軟肋和風險暴露無遺。這篇題為《脆弱超級大國-美國》的評論寫道:

「『解放日』過後僅五天,川普就不得不因市場的強烈震蕩被迫緊急剎車。他暫停了對等關稅的實施,並開始同數十個國家展開談判。與此同時,他集中火力向中國經濟發起猛攻,宣佈對中國徵收145%的關稅。此舉旨在為當時的混亂局面指明一個政治合理、又在美國國內深受歡迎的方向。今後幾個月內,可以預見美國政府有可能會同多個國家達成有利的『交易』。


與此同時,中國以『以牙還牙』的姿態表現出了極其強硬的立場。畢竟,中國會屈從於經濟脅迫手段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更何況,北京手裡的好牌很多:對於中美脫鉤,北京已經有所準備,中國民眾也比美國人更能忍耐經濟困境,最重要的是,中國擁有對美國工業不可或缺的關鍵原材料。種種跡象顯示,最終做出讓步的,很可能會是川普。今後是長期遏制中國,抑或促成大國和平共處,顯然在戰略層面上,川普仍舉棋不定。

不穩定性和不可預測性,正在嚴重打擊美國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拋售美國國債和美元的貶值已經不容置疑地證明,美國的避風港地位正在受到質疑。川普对美聯準獨立地位以及對美聯準主席鮑威爾的不斷攻擊,更是加劇了人們的不安情緒。尤為令人擔憂的是,鮑威爾的任期將於2026年5月結束,而他的繼任者很可能將是川普的親信。 

美聯準主席鮑威爾的任期將在明年5月結束,誰會成為繼任者?圖片來源: Carlos Barria/REUTERS

從長期來看,美國的巨額國債尤其令人擔憂。這削弱了外界對美元和美國國債的信任。川普推行的激進減稅政策將進一步提升國債。而通過關稅來彌補下調稅收而造成的缺口,此舉是否可行非常值得懷疑。就目前來看,負責任的財政政策似乎在美國行情看跌。 」

《商報》客座評論作者維特希(Peter Wittig)曾在川普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擔任德國駐美國大使。維特希指出,除經濟政策之外,對美國法治傳統的侵蝕以及對學術自由的干預,都使川普威權統治者的形象日益凸顯。在國際事務方面,川普则正在打破「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秩序,他並不重視美國的全球盟友以及美國在西方民主共同體中的領導地位。 

」這一變化對全球經濟關係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世界貿易組織、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國際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G20與七國集團,以及全球氣候與環保合作平台,美國對上述國際治理架構的漠視,正在使這些機構的作用被明顯削弱,而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發出的聲音也變得越來越弱。 

美國退出多邊合作框架的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將是中國。美國的國際參與度越低,美國傳統的『軟實力』就會變得更弱,而中國則會進一步擴大其在全球南方的勢力範圍。現在,就已有130個國家的對華貿易超過了對美貿易。


非常吊詭的是: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經濟與軍事強國,卻在一位擁有強大行政權力的總統領導下,正在大幅削弱自己的全球影響力。不過,現在斷言未來走向還為時過早。未來的繼任者改弦易轍的可能性也未可知。但在今後的幾年裡,不確定性與不可預測性將成為與美國政府打交道的基調。」 


印巴發生激烈衝突後,目前已經實現了暫時停火。《新蘇黎世報》的分析指出,南亞次大陸的緊張局勢由來已久,隨時都有可能再度爆發熱戰,而中美俄三國也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如今,局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自2005年美印關係得到改善之後,印度越來越被視為美國在與中國競爭中的潛在盟友,印度也越來越多地從西方國家購買武器。自2012/2013年達到巔峰之後,印度從俄羅斯進口武器的數量正在持續下降。印度這樣做是為了減少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這一轉變並非基於反對俄羅斯的動機,而是要讓供應來源更加多元化。然而,改變武器來源是一個需要數十年才能完成的過程。決定購買一套大型武器系統,通常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要綁定同一合作夥伴。
 
直到今天,印度空軍仍在使用經過現代化改裝的米格-21戰鬥機。這些飛機源自蘇聯時期,採購決定更是在六十多年前做出的。這些米格戰機將在今後十年內逐步退役。印度軍隊的軍火庫存中,仍有大約一半是來自這一時期的產物。印度軍隊對俄羅斯的武器供應和零件仍然相當依賴。俄羅斯總統普丁是第一批表示『全力支持』印度總理莫迪打擊恐怖主義、並稱襲擊事件為「野蠻行徑」的國家領導人之一。儘管如此,印度仍在努力減少對俄羅斯武器供應的依賴。除了目前為印度第二大武器供應國的法國之外,如今印度也從以色列、美國和德國等國家引進了大量現代軍事技術。 

巴基斯坦軍火80%來自中國。圖為中巴聯合研發的FC-1戰鬥機。圖片來源: Yu Ming Bj/imaginechina/picture alliance

而巴基斯坦購置軍火的發展軌跡,則同印度相反。過去幾十年來,美國一直是巴基斯坦的重要軍事援助國,並在1971年孟加拉國獨立戰爭中站在巴基斯坦一方。然而,現如今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巴基斯坦的最主要武器供應國。大約二十年前,巴基斯坦約三分之一的武器進口來自美國,另三分之一來自中國。而今天,超過80%的巴基斯坦大型武器均來自中國。在當前的印巴衝突中,中國政府已表示將『一如既往地支持』伊斯蘭堡,以『維護南亞的和平與穩定』。 

有鑑於此,這也正是南亞局勢的危險所在,即作為軍火供應商和盟友的外國可能會被捲入衝突。中國站在巴基斯坦一方,而俄羅斯和美國則在支持印度。不過,迄今為止,中美俄三國在印巴衝突中都扮演了調停人的角色。但願停火狀態能夠持續下去。」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