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藏在白手套裡的中國龍爪

文山 摘編
2018年2月17日

賓士道歉,意味著中國模式輸出到西方,開始侵犯西方社會的基本權利。而在拉美地區,中國模式也在悄悄輸出。世界各國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德語報刊評論版探討了這一話題。

Chinafest Köln 2012
2012年9月,德國科隆大教堂前的舞龍圖片來源: DW

(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出版的《日報》以"對北京卑躬屈膝"為題,注意到中國政府打壓自由權利的利爪已經拓展到了海外,德國賓士日前多次就引用達賴喇嘛格言向中國道歉一事就是明證。這篇由長年研究中國網路的學者班志遠(David Bandurski)撰寫的客席評論寫道:

"如果我們遵尋達賴喇嘛的格言'從不同角度審視境遇、你的視野會更開闊',從不同角度來審視這起事件,我們又應該如何來看待這句顯然無害的格言所引發的中國怒火呢?首先,這起事件說明,原本只是對內的中國威權政治現在也越發對外了。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宣傳'網路主權'概念。北京認為,所有主權國家都有權按照其認為的正確方式去管控網路。然而,賓士汽車的這起事件,卻是由一條中國網民無法看到的帖子所引起的,這是一個警訊,說明中國政府正越來越成功地對外國政府、企業以及個人進行威嚇。言論自由的空間,在全球範圍内都在因此被縮減。"

作者還認為,賓士在其道歉信中使用了"傷害中國人民感情"這一表達方式,說明這家德國車企接受了中國政府的政治宣傳方式。但是中國政府宣稱"中國人民的感情遭到了傷害",並不意味著中國民眾的真正心情。

"其三則是關鍵問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應該如何應對中國當局對自由的凌遲?我們必須明白,我們也是公民、也是消費者。如果我們的基本權利需要捍衛,我們必須要促使我們的政府與企業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中國政府正以越來越強的'自信'面對國際社會,但同時它也必須尊重其他意見,就向其外交政策一直要求別國做的那樣。北京必須減少對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的過度反應。而當中國政府試圖阻止我們西方人按照我們的價值觀生活、並侵害我們表達我們的價值觀的權利時,我們也應當更加敏感。"

2014年,中國主導的尼加拉瓜運河工程已經開始。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Ocon

瑞士《新蘇黎世報》則刊登了一篇由德國的拉美問題專家Michi Strausfeld撰寫的客席評論。題為"拉美是否正由美國後院變成中國前院?"的文章指出,許多年來,美國一直是拉美各國的"家長";而現在,具有戰略思維的中國人正在企圖繼承美國的角色。對於拉美而言,"中國時代"與"美國時代"一樣,也不會是什麼好現象。

作者注意到,即將訪問多個拉美國家的美國國務卿提勒森,現在突然許諾要與拉美國家簽訂公平的貿易條約。"這是因為美國想要遏制中國,後者在最近十年正不遠萬里增進與拉美國家的聯繫。中國投資公路、鐵路、港口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參與擴建煉油廠,收購發電站和礦井。現在,中國已經是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魯的最主要貿易夥伴,也是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巴西等國的最大債權國。"

"外界指責,中國正披著援助的外衣貫徹自身的戰略利益,北京則對這種指責予以駁斥,並堅稱一切合作都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北京強調,中國不僅僅向拉美出口產品,也從拉美進口許多物資。這固然沒有錯,但是中國在拉美購買的都是原材料。就在今年,中國剛剛將拉美宣佈為'不可或缺的夥伴'。"

"這種姿態令美國震驚,也讓歐洲不安。經歷了300年歐洲殖民、200年美帝國主義統治的拉美,現在有可能落入中國龍的掌中,這真叫人擔心。中國龍的利爪現在還暫時藏在白手套裡面。但是眾所周知,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背後蘊藏著怎樣的一套威權體制。此外,也沒有人想要在中國式的勞動環境下工作,而一些中國資本已然進入了拉美地區的工廠。況且,面對亞洲巨龍,人們多少還想保留一些迴旋的空間。"

"拉美國家必須做好自己的分內事。政治、經濟上都不穩定的民主體系亟需加強,還要抗擊腐敗頑疾,並追求社會公正。作為第三方力量的歐洲,與拉美有著共同的語言和歷史,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理想的夥伴,但是歐洲似乎對加強拉美聯繫沒有什麼興趣。如果歐洲與拉美能夠治理於建立優先的夥伴關係,並且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開展平等對話,則能實現雙贏的局面。"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