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軍火商的"福地"--亞洲

文木 (摘編)2016年2月24日

《法蘭克福匯報》周三文章指出,隨著地區緊張氣氛加劇,亞洲各國軍費激增,這裡也成了軍火商的"福地"。而產能過剩也依然是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商報》評論指出,若北京改革努力再不成功,經濟增長下落會更嚴重。

China Militär Kampfflugzeug J-20 Tarnkappenbomber
中國隱形戰機殲-20(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在有主權爭議的南中國海海域部署導彈,美國總統歐巴馬誓言與東南亞國家推進共同願景,在此之際,軍火工業迎來了繁榮期。"《法蘭克福匯報》本周三(2月24日)發表的文章開篇這樣寫到。作者寫道,在新加坡航展這個實際上更像一個武器軍備展會的活動上,負責軍購的將士軍官們從未像這次一樣如此積極地爭相掏腰包、下訂單:"因為氣氛緊張,亞洲成了軍火工業的福地。"

文章接著列舉出數據:"本世紀末,亞太地區的國防總開支將達到逾5000億美元。去年的開支達到4350億美元,根據簡氏防務(IHS Jane's)估計,到2020年軍費開支將達到約5330億美元。如此,亞洲軍費支出將佔全球軍備總支出的三分之一。就在2010年,這個全球軍隊最多的地區,軍備採購開支還僅佔全球武器採購總開支的五分之一。"

標題為"中國咄咄逼人推動亞洲各國軍備投資"(Chinas Aggressivität treibt Asiens Hochrüstung)的文章指出,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的緊張氣氛不斷加劇。中國依然將是亞洲地區最大的軍備買家。近幾年中國軍費開支增長驚人,從2010年的1340億美元上升到去年的1910億美元。分析人士估計,到2020年中國將出資2550億美元購買武器。文章說:"與這些數字相比,看起來中國的競爭對手日本去年490億美元的軍費規模並不大。東亞地區排在第三名的是韓國,去年韓國的軍費開支為350億美元。相比之下,簡氏防務的數據顯示,德國去年的軍費支出為近440億美元。"

尤其是在海上的積極行動讓中國的鄰國繼續加大軍備投資:"在東南亞地區,中國的對手菲律賓、越南和印尼的軍費投資增長的最快。"

作者把目光投向南亞,指出,雖然一些國家並不富裕,但是依舊大筆購買軍備:"自2010至2015年,印度一直保持著世界最大武器進口國這個頭銜。其原因在於,印度沒有能力建成至少會給印度創造工作崗位得大規模本土軍火工業。印度的主要武器供應商來自俄羅斯、法國、美國和以色列。印度的一些鄰國,比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緬甸,作出了另外一種選擇,他們願意從中國進口。這幾個國家都是中國武器的主要買家。而中國自己則與它的競爭夥伴印度相同,願意從俄羅斯進口武器。中國進口的武器中,59%都來自俄羅斯,這與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不無關係。"

心動不如行動

中國的產能過剩依舊是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德國《商報》特邀評論員Jörg Wuttke認為,只有採取果斷的措施,北京才能緩解這個問題。文章寫到,多年以來北京一直推遲緩解效率低下的國企改革產能過剩的改革。但是這個嚴重的問題現在不能再避而不談:"北京必須有所行動。在習近平和李克強領導下的新政府是否能夠政治膽量,這次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呢?"

標題為"曠日持久的危機"(Die verschleppte Krise)寫道,早在2009年,中國政府就宣佈了計劃並且展開了行動。然而收效甚微。歐洲企業提出的建議被鎖在抽屜裡。產能過剩的情況愈發嚴重。而今中國政府推出了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是現在依然是紙上談兵,還是真的會落實到具體行動之上呢?"文章指出,在歐盟商會眼裡,造成嚴重產能過剩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地方保護主義、中央政府監管不力等等。另外還有北京政府的過度干預。作者Jörg Wuttke提到,上個世紀90年代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當時的中國總理朱鎔基大規模地關閉公司,通過加入WTO打開了封閉的市場 ,為中國未來十年的兩位數經濟增長鋪平了道路。習近平領導下的現政府看起來也相當的有抱負。2013年末的三中全會發布了涵蓋廣泛的改革方案,不過歐盟商會認為,改革方案卻面對特殊利益集團的阻力。"

歐盟商會為緩解產能過剩出招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landov/F. Jiwen

作者再次提出問題:"現在要怎麼辦呢?歐洲商會的報告提供了包括限制給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貸款等30條建議。……現在還為時不晚。減少產能過剩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是長期來看,會讓中國受益。如果北京這次的努力再不成功,經濟增長下落會更加嚴重,而在歐洲地區,貿易保護主義的情緒將會增長。"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