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金正恩變身鄧小平?
2018年4月2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金正恩在北韓國內面臨壓力"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北韓領導人現在清楚地知道,必須要發展經濟,並提高民眾的生活水準。
作者認為,北韓宣佈中止核試驗,再次說明金正恩的最重要目標就是憑借核武器獲得更高的國際地位。他現在之所以願意作出緩和姿態,是因為金正恩認為面對美國已經握有一副好牌。
"而中國領導人不久前突然又成為了朝鮮半島問題的中心角色,也相當出人意料。金正恩3月底突然訪問北京,向習近平伸出了手,而習近平也不得不與他握手。要知道,過去幾年中,平壤的行為令北京非常厭惡。而現在,如果能就朝核問題達成協議,中國可能會成為北韓的保護國,使後者免受美國的攻擊。中國帶有民族主義傾向的報紙《環球時報》不久前就提到了這一想法。"
"國際制裁也有可能迫使金正恩作出了令西方國家吃驚的轉變。而且,雪上加霜的是,北京也一改以往的做法,積極執行制裁。儘管近年來北韓領導人作出了許多經濟改革的努力,但是這個與世隔絕的國家在經濟上依然原地踏步。嚴厲的國際制裁還影響到了金正恩親信們的特權。他們並不願意放棄以往的好處。這種趨勢早晚會威脅到金正恩的權力地位。"
"而且,北韓民眾也不再是一無所知。在平壤,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攜帶從中國走私的假冒路易威登手提包,還有許多普通北韓人通過進口光碟觀看韓國肥皂劇或是聽流行音樂。出國巡演的北韓藝術家、前往韓國冬奧會的啦啦隊員也必然會對本國社會構成影響。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會發現,他們生活在一個如此糟糕的國家,與韓國同胞形成了鮮明對比。"
"金正恩很有可能清楚地知道,他無法永遠靠老舊的宣傳語調來安撫本國民眾。因此,在宣佈中止核試驗的同時,他也表示要推行經濟改革。金正恩到底懷揣怎樣的目的,可以從他不久前訪問北京時略見端倪:當時,他參觀了北京的中關村科技園區。"
"現在,韓國的韓聯社已經在猜測,金正恩將蛻變為北韓版的鄧小平。後者在40年前啟動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的崛起奠定了根基。不過,金正恩要想獲得這樣的成功,還得仰仗於國際社會先鬆動制裁。"
正隨柏林州政府代表團在中國訪問的《柏林報》記者以"柏林能向北京學習什麼"為題,描述了柏林官員對中國的印象。
"從中國角度而言,柏林的問題看上去都有些奇怪。柏林的所有政治人物都把'柏林要增長'掛在嘴邊,而他們所遇見的北京市領導人則想要終結2400萬特大都市的城市病。北京市政府認為,許多問題已經失控,因此必須要緊急剎車。"
"每天都有部分車輛禁行,新車上牌幾乎只適用於電動車,政府強制污染企業臨時停工……這些都是用來緩解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的怪誕措施。整個市政機關將來都會搬遷到市郊,從而分流道路壓力,減輕中心城區負擔。"
作者還注意到中國的巨大貧富差距。"一方面是飛速發展,中國現在的億萬富翁比美國還多。另一方面則是空氣污染、落後的農村以及農民工淒慘的工作環境。中國的政治制度讓最富有的私營企業家也要向國家卑躬屈膝,更不用提對民眾的監控以及獨裁法制。"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