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面對中國 歐盟不能再溫良恭儉讓

洪沙 (摘編)
2020年6月16日

《法蘭克福匯報》和《世界報》發表的評論紛紛建議德國和歐盟在中國面前強硬起來,不要貪圖順從之下可能從北京獲得的經濟甜頭。「雖然講得再大聲,北京也未必會聽。但是囁囁嚅嚅一定會讓北京更輕易地去懲處那些敢於公開頂撞中國的國家」。

Symbolfoto Handelsbeziehungen zwischen China und der EU
德媒評論紛紛建議德國和歐盟在中國面前強硬起來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Ohlenschläger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刊載駐華記者Friederike Böge撰寫的評論"歐盟應該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Die EU muss China robust entgegentreten)

作者在評論中質問道:"歐盟對於中國在香港採取的行徑說了什麼?'高度關切'。這聽起來可不像是強硬戰略。北京方面從這種反應中讀出的含義就是,歐盟既沒有能力也沒有統一的意願批評中國。"

作者寫道:"為什麼每一個有關布魯塞爾可能做出的制裁的想法從一開始就被排除掉呢?到底要發生什麼,才會讓(歐盟)至少考慮使用制裁措施呢?中國不受懲處地奴役穆斯林少數族裔。在南中國海破壞國際法。沒有提起任何訴訟的情況下18個月來像強盜一樣扣押兩名加拿大人當人質,目的只是為了報復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當孟晚舟呆在溫哥華豪宅裡的時候,兩名加拿大人在中國的監獄裡既不許見律師,又不許見家人,而且牢房裡的燈光超過500天從來沒有被熄滅過。  "

"過去的經驗就已經顯示出,中國將其在歐盟國家,例如義大利和希臘的影響已經拓展到如此之深的程度,以至於歐盟面對中國的利益無力採取決定性的行動。所以我們才很少聽到布魯塞爾方面發聲嗎?"

作者在評論中指出:"7月1日開始德國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這就讓德國肩負著一種特殊的責任。雖然上周梅克爾總理在同中國政府總理李克強舉行視訊會議時談到香港問題,但是她還是堅持不要讓北京公開出醜的態度。雖然講得再大聲,北京也未必會聽。但是囁囁嚅嚅一定會讓北京更輕易地去懲處那些敢於公開頂撞中國的國家。澳洲、加拿大和瑞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

"現在倫敦政府可能會成為一下個受害者。因為英國勇敢地承諾願意接納300萬香港人。歐盟也應該為受到迫害的(香港)活動人士提供政治避難的機會和可能"。

評論指出:"這可以向中國清楚地指出,他們在香港的做法至少會讓其形象受損。順從北京可能可以獲得一些經濟好處的誘惑固然大。但是經驗告訴我們,中國覺得哪些國家軟弱且容易被施加影響,那麼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也會按照一個軟弱的國家來對待。"

權力的語言 

德國《世界報》發表署名評論《我們終須學會權力的語言》(Wir müssen endlich die Sprache der Macht lernen),作者是英國溫徹斯特大學准教授Maximilian Terhalle。作者認為,柏林政府需要轉變思維,未來應該強迫中國變得有所收斂,對待俄羅斯也不能像現在這樣太過溫和。

作者在評論中寫道:"削弱北京的目的在於降低共產黨被接受的程度。共產黨守住權力同它反復重複做出的經濟增長承諾緊密掛鉤。這裡的目標不是去推翻習近平的領導,而是在一場極其殘酷的權力鬥爭中使用正確的手段逼迫中國有所收斂。如果誰還記得爭取自由實現兩德統一的30周年紀念,那麼就會立刻從今天香港發生的一切中領悟到,我們不想要的世界秩序是什麼模樣。"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