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體制的課題和世界工廠禁抗議

張筠青(摘編)2016年1月11日

《明鏡線上》指出,中國股市連日震蕩,令外界對中國政府是否能繼續順利地操控經濟與市場感到質疑。《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中國勞工維權人士被捕的消息。

Yuan China Währung Peking Wer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H. You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語媒體周一繼續關注中國經濟現況及股市表現。《明鏡線上》在一篇專欄文章中指出,由政府干預經濟的中國模式長期以來被視為西方市場民主的替代方案,但如今中國股市震蕩卻讓人對政府的能力感到質疑。

作者指出,中國模式是政府、人民和全球商業精英之間的三方契約。"領導層承諾中國人富裕生活,而中國公民必須相應地放棄自由權利。這樣穩定的局面令全球投資者感到值得信賴,並願意大舉投資。"

作者指出,中國模式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確實取得了卓越的成功,它結合了市場經濟的特性,以及專家事前的縝密規劃。但如今中國股市走低,資金流向國外,有關當局似乎毫無頭緒。

"包括德國商業銀行的經濟學家也認為,市場波動與中國經濟在客觀表現上不如以往並無太大關聯,而是因為'投資者越來越懷疑,中國領導層是否能繼續順利地操控經濟與市場'。"

作者接著指出,除了股市波動外,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也正不斷貶值。在一年半間,中國向貨幣市場注入了約0.5兆美元,但目前看來貶值趨勢依舊強勁,中國央行已不再願意繼續採用支持措施。

文章寫道:"如今的危機有著一段相當長的歷史,貫穿這段歷史的是中國當局對金融市場的干預。它始於千禧年,政府大舉干涉外匯市場:如此一來,出口機器才能不斷運作,而中國央行從市場上買進越來越大量的美元,借此壓低人民幣匯率。"

"中國的外匯儲備在巔峰時一度達到近4兆美元。一方面確保了工業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卻破壞經濟結構:中國經濟變得極端依賴出口,多年來也投資過剩。"

作者認為,中國經濟能取得今日成就,確實不可不提到政策的介入。然而,"決策的政府專家是否有足夠智慧令人懷疑。同樣令人質疑的是,理論上,在沒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或強烈公開批評聲的體制中,一個強大國家是否還能合理運作。"

"領導層、人民和大財團之間的契約很可能將能延續,即使這樣的協議在急需調整的情況下正面臨壓力考驗。不過這種指令資本主義的中國模式難以被其它國家作為借鑑。"

一些自發成立的NGO為中國勞工提供法律咨詢和幫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世界工廠"的抗議聲

中國當局周末逮捕了數名勞工維權人士。《法蘭克福匯報》在題為"世界工廠禁止抗議"的文章中指出,繼去年逮捕維權律師後,中國政府如今正

文章介紹稱,中國南部的珠江三角洲被視為"世界工廠",製鞋業、成衣業和電器業都在此設有組裝廠,國際和中國品牌相中當地廉價的薪水和低稅金,紛紛選擇在此生產。"幾年前,在中國南部出現了數家小規模的非政府組織(NGO)以及一些熱心人士,針對拖欠薪水或拒絕支付加班費等勞資糾紛,為勞工提供法律咨詢和幫助。在部分地區,活動人士甚至是以調停者的身份被企業所接受。他們填補了公立工會無法滿足的角色。"

作者指出,自經濟增長放緩後,中國南方的工廠減產、辭退和關閉的情況增加。外地來的打工族多數沒有合同保障,在公司破產或暫時關閉時,往往無法獲得補償或薪水便被遣散。有關當局鮮少對其提供幫助,勞工們只能訴諸示威、罷工或其它抗議行動。

"鑑於未來可能發生的生產廠關閉以及抗議活動擴大的情形,省政府顯然正試圖對活動分子進行威嚇和警告。據中國的勞工維權人士表示,中國即將通過的新非政府組織管理法,已經造成勞工權益活動人士卻步以及南方的NGO關閉。"

"新法規的目的是更嚴格地控制在中國的組織,尤其是仔細監管其與境外的聯繫。中國領導層擔心西方國家通過非政府組織進行'滲透'。"

"如今四名知名活動人士被捕,向其他抗議者發出了明確的警告訊號。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在這些活動人士被起訴之前,已經指責其接受境外資助,鼓動勞工罷工。如同過去對待維權律師的方式,中國政府利用官方媒體,在法庭審理前便由公眾對被告作出未審先判。"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