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 中國把手伸向了德國碼頭

2021年10月18日

在是否允許中資企業進入高科技領域的問題上,德國的相關討論仍在繼續。但事實上,在同樣敏感的傳統基礎設施領域,中國在德國和歐洲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

Deutschland Containerschiff CMA CGM Marco Polo in Hamburg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Warmuth

(德國之聲中文網)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寫道,在中國,每一座港口、每一艘船隊,都被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所牢牢控制。但同樣受中國共產黨所控制的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前不久購得漢堡貨櫃码頭35%的股份,卻並沒有引起德國政界的關注。這篇題為《中國把手伸向了德國碼頭》的文章寫道:

"中遠集團的網頁上這樣寫著:'中遠集團的願景是實現中國經濟全球化的使命'。這也就是說,中遠集團的首要任務是滿足中國政府的利益,而中遠集團的領導層更是由清一色中共黨員所組成。但這並不影響中遠集團在經濟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

中遠集團同漢堡港的關係有著數十年的歷史。早在1986年,上海即同漢堡結成友好城市,這不僅方便了雙方的經貿往來,也使中遠集團的歐洲總部最終落戶漢堡。2015年11月11日,時任漢堡市長的肖爾茨(Olaf Scholz) 到訪中遠集團總部,並會晤了當時的總經理李雲鵬。會晤的照片上一派祥和氣氛。

然而,此後西方同中國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中國以越來越強硬的姿態貫徹自身的政治利益,對南中國海提出的主權索求就很說明問題。政治上北京在不斷地秀肌肉,並有意識地利用其經濟實力作為施壓手段。

在歐洲,合理經濟利益和政治恐嚇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不清。鑑於中美交惡,中國當然希望在歐洲獲取屬於自己的基礎設施,以確保貿易渠道的暢通。

中遠集團在全球海運業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M. Wiegandt

但中國政府也會不失時機地利用別國的經濟依賴,要求這些國家在政治上效忠北京。2017年,希臘否決了一項歐盟提交聯合國批評中國人權狀況的聲明,而希臘最重要的港口正是由中國所控制的。"

在歐洲各國中,德國從中國經濟騰飛中獲益最大,德中兩國間的經濟聯絡也最緊密。但《每日鏡報》的文章寫道,正如德國漢學家馬曉月(Mareike Ohlberg)和澳洲政治学者漢彌爾頓(Clive Hamilton)合著新書《無聲的侵略》中所描述的那樣,中國正在追尋一條"以商逼政"的長遠戰略。文章最後寫道:

"當然中國並不希望得罪西方陣營中已經為數不多的重要盟友。但是,下一屆德國政府一旦主張強化德美關係,那麼北京就將很有可能會採取馬曉月和漢密爾頓所描繪的'以商逼政'策略。有鑑於此,在同中國國有企業打交道的問題上,無論是漢堡港,還是德國政界,都應牢記漢堡市政廳上的拉丁銘文:'先輩贏得的自由,後人應加倍珍惜'。"

去年全球爆發新冠疫情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率先恢復了經濟增長。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不斷有分析師和經濟專家對中國的經濟走勢及其對歐洲的影響發出警告訊號。《明鏡》周刊報導稱:

"風險因素之一是中國當前所面臨的能源短缺問題。過去幾周以來,已經有一些工業企業被迫降低生產規模。當地政府實施的限產停產指令,也越來越使在華歐洲企業受到影響。

歐盟駐華商會主席武德克(Jörg Wuttke)表示,隨著冬季供暖的開始,能源短缺的問題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在談到當前的'混亂局面'時,他抱怨說;'我們遇到的問題是一場馬拉松,絕不是一次百米沖刺。'企業經常會臨時接到停電通知,有時提前一天,有時甚至是在開工前一個小時。"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