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報導稱,為了讓德國來賓免受中國嚴苛防疫措施之苦,肖爾茨總理及其隨行人員將會享受"閉環泡泡"待遇,只有中國高層官員才可以自由進出。此前,只有俄羅斯總統普丁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時,才享受過這種"閉環"待遇。這篇題為《來自中國的繩索》的文章寫道:
"(德國企業在中國大舉投資)正和中國人的心意。但鑑於中國極具侵略性的新外交政策,德國政府卻更希望結束對中國的依賴。至於如何才能擺脫對華依賴,各方則莫衷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化工巨頭巴斯夫相信,不久的將來,該企業全球增長的三分之二將歸功於中國。
然而,巴斯夫在中國市場的豪賭要想成功,必須滿足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中國不會像俄羅斯一樣行事。也就是說,習近平不會下令攻打台灣。今年夏季的事態發展足以說明台海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之後,習近平立即下令在台灣周邊舉行了歷時數周的軍事演習。
一旦台灣遭到攻擊,而其保護國美國也像俄烏戰爭爆發後一樣,敦促各盟友發起制裁,那麼中國將有可能陷入飢荒。更有甚者,中國的經濟體量是俄羅斯的十一倍,一旦發生戰爭,中國經濟將會萎縮四分之一。因此,對巴斯夫等德國企業來說,台海戰爭的後果將要比俄烏戰爭嚴重得多。
德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並不僅侷限與中國市場。事實上,中國早已成為德國不可或缺的供應商。德國工業所需的稀土和其他金屬,有70%來自中國,此外,中國還為德國提供一系列基礎性的前期產品。 Ifo研究所前不久發布的一項民調顯示,46%的德國企業依賴於來自中國供貨商。換句話說,一旦中國停止供貨,德國將有半數企業不得不停產。"
除化工企業之外,德國的汽車工業也同樣對中國產生了高度依賴。大眾汽車40%的銷量歸功於中國市場。《法蘭克福匯報》寫道,德國無視各方的警告,對俄羅斯能源形成高度依賴,並正在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同樣的錯誤也會在對華政策方面重演嗎?
"今年二月四日,也就是普丁發動侵烏戰爭前夕,中國站在了俄羅斯一方。至遲從那一刻起,中國對歐盟來說,就不再只是'夥伴'和'競爭者',而同時也是像俄羅斯一樣希望改變世界秩序的'對手'。正因為如此,德國紅黃綠執政聯盟在其聯合執政協定中已經就制定新的中國戰略達成了共識。不過,這一新的對華戰略目前外界知之甚少,原因之一也是執政聯盟內部在如何看待中國的問題上意見並不統一。"
《商報》採訪了"中國戰略"的項目協調人-德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西格蒙德(Petra Sigmund)。《商報》寫道,"中國戰略"有望在明年第一季度正式發布:
"中國戰略將包含三個主要部分。首先,德國政界將重新定義對華關係。包括強化投資領域的互惠性,迄今為止的在華投資規定,多數情況下對德國企業極為不利。其次,在德國境內的對華關係也應有所改變,這主要涉及中國對德國的影響滲透,以及受政府補貼的中國企業在歐洲營運時應受到哪些規範。第三,德國應改變(經貿活動)過度集中於中國的問題。"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中國與聯邦德國1972年10月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50年後的今天,德國與中國經濟、社會、文化互動關係的緊密程度,已大大超出了人們之前的想像。德國之聲帶你一起回顧半個世紀德中交往的大事與小事。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Heinrich Sanden1972年10月11日,德中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並宣佈將互派大使。圖為聯邦德國外長謝爾(Walter Scheel)和中國外交部長姬鵬飛在北京簽署聯合公報後互換文本。同年,雙方簽訂貿易協議。但最初,貿易規模還很小:1973年,即建交後首年,雙邊商品貿易額僅為100萬德國馬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975年,聯邦德國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訪問中國,負責接待他的是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施密特是德中兩國建交後首位訪問中國的德國總理,也是唯一一位與毛澤東見過面的德國總理。卸任後,他也一直十分重視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施密特後來被中國官媒稱為「幫助西方瞭解中國的老朋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980年,來自成都的一對大熊貓「寶寶」和「天天」作為中國的「禮物」來到德國柏林動物園,成為德國公眾的寵兒。其實,踏上德意志土地的第一隻熊貓是「琪琪」,1958年就來到了東柏林。「天天」到西柏林兩年後病亡,「寶寶」一直在柏林動物園生活到2012年,以34歲「高齡」去世。
圖片來源: Reuters/A. Schmidt1981年,當時中國和聯邦德國是對外新聞機構新華社和德國之聲簽署協議,決定互派記者交流。後來,德國之聲的中文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德語節目長年保持人員交換項目。圖為1980年代德國之聲在科隆的辦公樓。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1982年,中國武漢市和德國杜伊斯堡市結成友好城市。這是德中之間的第一對友好城市。1988年,杜伊斯堡動物園內修建了一座中式園林——郢趣園。這是武漢送給友好城市的禮物,建築材料和施工隊都來自武漢。
圖片來源: Uwe Köppen/Stadt Duisburg1982年,中國向大眾購買100套桑塔納(Santana)散裝料在上海汽車廠進行試裝,第一台大眾桑塔納於1983年出廠。大眾汽車在上海建立的第一個合資工廠,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1985年正式成立,中國副總理李鵬和西德總理赫爾穆特‧柯爾出席了奠基典禮。
圖片來源: Wolfgang Weihs/dpa/picture-alliance1988年,德國的對外文化交流機構歌德學院在北京開設了中國第一個分院,當時設址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的校園內。自那時起,歌德學院就成為中國年輕人學習德語的首選。除了語言課程,歌德學院舉辦的各種德國文化活動一直吸引大批中國學子。2018年,歌德學院北京分院慶祝成立30周年(圖)。
圖片來源: DW/Cyrus C.1989年,六四學生運動遭到血腥鎮壓後,西方主要國家紛紛對中國實施制裁,德國也不例外。聯邦德國政府對中國動用軍隊鎮壓抗議者提出了抗議,並宣佈凍結高層往來、暫停貸款和發展援助等制裁。雙邊關係因此跌入低谷。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1990年,東西兩個德國實現重新統一。中國駐德國大使館設在當時的首都波昂,中國駐東德使館遂改為駐波昂使館的分部。在德國政府決定遷都柏林後,中國大使館在柏林物色到了一處新館舍——原東德的工會聯盟總部(圖),1999年,中國使館遷入新址。
圖片來源: Hubert Link/picture alliance1992年,德國聯邦議院決議與中國的關係恢復正常化。此後,政治、經濟制裁逐步取消,但武器禁運仍保留。次年德國總理柯爾訪問中國,期間雙方簽署了價值63億馬克的經貿協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 中國與聯邦德國1972年10月正式建立了外交關係。50年後的今天,德國與中國經濟、社會、文化互動關係的緊密程度,已大大超出了人們之前的想像。德國之聲帶你一起回顧半個世紀德中交往的大事與小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引進德國技術修建的上海浦東磁懸浮列車線,2002年12月31日首航。正在上海訪問的德國總理施羅德,與時任中國總理朱鎔基乘坐了首次列車。
圖片來源: Martin_Athenstädt/dpa/dpaweb/picture-alliance2003年非典(SARS)疫情在中國廣東爆發後,德國向中國提供了1000萬歐元資金用於抗疫。西門子和Dräger公司贈送了呼吸機,巴斯夫公司捐款10萬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 Eugerne Hoshiko/ASSOCIATED PRESS/picture alliance 2005年,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與中國石化聯合修建的南京一體化基地建成投產。兩家合作夥伴共投資 29 億美元。自90年代以來,巴斯夫還在上海、湛江、重慶等地建設了生產基地。大中華區是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2022年9月,巴斯夫宣佈在湛江啟動規模高達100億歐元的投資項目。
圖片來源: BASF/dpa/picture-alliance德國最早的孔子學院2006年在柏林和埃爾朗根大學揭幕。孔子學院(資料圖)一般與德國當地大學合辦,參與大學的漢語教學和公共學術活動。德國共開設過19家孔子學院。近幾年來,德國各界對中國政府通過這一文化機構對涉及中國的學術活動施加影響的擔憂增加。已有多個德國大學終止或暫停與孔子學院的合作。
圖片來源: Julian Küng/DW名為「德中同行」的合作交流活動歷時三年,以「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化進程」為主題,足跡遍及南京、重慶、成都、廣州、武漢、上海等六座中國城市,圖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的「德中同行之家」,活動在世博會期間落下帷幕。
圖片來源: Deutschland und China - Gemeinsam in Bewegung/ www.kingkay.com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賓國是中國。法蘭克福書展是全球最大的圖書博覽會。中國作為主賓國舉辦上百場專業出版活動和論壇。「中國文學之夜」、「小人書——中國連環畫選展」等專題活動吸引了大量觀眾。
圖片來源: Frankfurter Buchmesse2011年,德國與中國舉行了第一輪政府間磋商。圖為她與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在柏林。在這一機制下,兩國內閣成員在政府總理的帶領下,輪流前往對方國家進行對話和部長級的磋商。2021年的影片會談,是梅克爾任內最後一次磋商。
圖片來源: dapd2014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訪問德國。圖為習近平與夫人彭麗媛在柏林總統府受到聯邦總統高克及其伴侶沙德的歡迎。據中國媒體報導,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將兩國關係由2010年建立的戰略夥伴關係提升為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2017年,習近平再次訪德。
圖片來源: Reuters2019年9月,梅克爾最後一次作為德國總理訪問中國。在12次的訪華行程中,幾乎每一次梅克爾都提出前往北京之外的省市訪問。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她還訪問過南京、西安、廣州、天津、成都、合肥、杭州、沈陽、深圳、武漢。圖為2019年梅克爾考察「中德友好醫院」武漢同濟醫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針對新疆少數民族人權遭侵犯,2021年3月,歐盟宣佈對中國4名當事官員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局實施制裁。中國隨即對歐洲10名個人和4個實體制裁施行反制裁,其中包括多位德國歐洲議會議員、德國學者及智庫研究機構等。不久,歐盟凍結了已談判多年的歐中投資協定。
圖片來源: Kyodo News/IMAGO2022年上任的德國「交通燈」政府相較於梅克爾政府採取了更強硬的對華立場。9月,經濟部長哈貝克(左)證實正在制定新的對華貿易政策,確保降低對中國原材料、電池和半導體產品的依賴性,承諾在與北京的貿易往來中德國不會再「天真」。社民黨籍總理肖爾茨(右)上任後一直沒有確定訪華日程。消息人士透露,今年11月的訪問計劃已被推遲。
圖片來源: Bernd Elmenthaler/IM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