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 談判僵持 北京觀望
2019年10月1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10月15日,美國新一輪對華懲罰性關稅將開始生效,而媒體援引中方談判代表的話報導說,中方絕不會在取消國家補貼等美方核心要求上做出讓步。有鑑於此,《每日鏡報》撰文指出,除非出現奇跡,否則短期內中美貿易談判將無法取得突破。這篇題為《態度決定一切》的文章寫道:
"北京目前的處境使得政府必須用'以牙還牙'的方式來應對美國不斷施加的壓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周年之際,政府尤其需要向人民展示國家的強大。北京盛大的閱兵式以及展示的武器,就是要凸顯中國捍衛自身利益的能力。而同這些尖端武器幾乎同樣重要的還包括數位科技和技術創新。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十月一日重申:'沒有任何勢力能夠阻擋中華民族的進步。'也就是說,美國也做不到。
長期以來,儘管全球化模式令中國工人付出慘重代價,但只要能帶來利益,西方國家也就一直樂觀其成。而與此同時,對中國強勢崛起頗有感受的,也並非只有美國。北京的目的是要建立起新的國際秩序,一個由中國扮演主導角色的國際秩序。"
文章寫道,中國投入巨資推進"一帶一路"項目和建立"亞投行",目的並不只是要在世界貿易中佔據主導地位,也是為了凸顯北京在地緣政治層面的戰略考量。文章寫道:
"在此問題上,德國和歐盟盡量避免介入衝突,畢竟中國是一個重要的貿易夥伴。但與此同時,很多歐洲人對川普强硬的對華立場,想必也樂觀其成。因為北京長期以來一直承諾要開放市場,但實際行動卻微乎其微,而且極其緩慢。對外國企業來說,中國市場上的競爭環境仍一如既往的不公平。而西方國家在此問題上的各行其是,也助長了中國在貿易爭端中的強勢地位。
烏克蘭危機似乎已經令川普陷入內政絕境,有鑑於此,中國談判代表將會採取觀望態度,看看川普是否能夠東山再起,亦或美國內政將在今後幾個月內替中國解決問題。因此,中國方面目前並不急於為貿易爭端找到解決方案。"
中美貿易談判停滯不前,雙方互不相讓,而對國際公司和他們的經理人員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噩夢。《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稱,對各大跨國公司來說,中美雙方相互徵收的懲罰性關稅,與其他一些事情相比之下,似乎還可以承受得起。這篇題為《噩夢》的評論寫道:
"有能力的公司,會調整供應鏈,並加大在本地生產的力度。但是,NBA因聲援香港示威活動而同中國方面發生的爭執,卻凸顯出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選邊站是多麼的艱難。在這個問題上,很難找到簡單的答案。如果要求各大公司都像NBA一樣,向北京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那顯然是缺乏考慮的。假使大眾汽車或巴斯夫這樣做,那麼這兩家公司在華的數以億投資將面臨危險,而如果因此又造成本土市場就業崗位的流失,那上述公司必將稱為眾矢之的。"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