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總理肖爾茨5月21日只在韓國停留了幾個小時,不過,此次訪問以及與韓國總統尹錫悅的會談已促成了一系列協議的產生,最引人注目的是關於德韓共享軍事情報和簡化兩國國防工業供應鏈的協議。
這次雙邊峰會前,肖爾茨剛在日本廣島參加了G7峰會。兩場峰會都尤其關注了正在發生的烏克蘭安全危機和東北亞地區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中國再次成為最重要的話題。
分析人士指出,肖爾茨和尹錫悅之間的防務合作只是各國之間類似合作的最新例子。所有這些合作都可以看作是對中國影響力的一種反擊。
北京的所作所為--從單方面佔領南海有爭議的島嶼並將其軍事化,到與日本在東海島嶼問題上對抗,以及與印度在邊界領土上的衝突--這些都可以反過來作為新聯盟和協議出現的一個理由。
近年來,德國一直在加強在印太的角色。2021年,一艘德國軍艦穿越該地區,並與其他國家的海軍進行了一系列演習,最近,德國也派出戰機參加了聯合演習。
韓國與北約的關係將進一步加強
在與尹錫悅會晤前,肖爾茨參觀了韓朝邊境非軍事區(板門店)。在重重設防的邊界上,肖爾茨說,平壤不斷發展核武器和遠程導彈,顯示朝鮮半島的局勢依然存在危險,北韓仍然是 "對該地區和平與安全的威脅"。
在隨後的會談中,兩位領導人就分享和保護軍事機密的協議達成了一致,並建立了機制,讓軍事供應鏈具有更大彈性。
美國特洛伊大學首爾校區的國際關係教授平克斯頓(Dan Pinkston)指出,"北京的擴張主義政策 "是那些與中國不結盟的國家加強彼此合作的一個原因。
"我預測會出現更多這樣的合作。"平克斯頓告訴德國之聲。他說,"韓國軍隊可以預見將與北約和其他有著共同安全關切的國家一起舉行軍事演習。這些演習對於確保武器彈藥零件配套,確保供應鏈得到保障至關重要"。
烏克蘭戰爭深深震撼了韓國
除了德國海空軍與韓國軍隊舉行演習外,首爾還在向歐洲出口先進的武器系統。去年,韓國與北約成員國波蘭簽署了估計價值高達150億歐元(162億美元)的大規模的國防協議,包括出售近1000輛K2主戰坦克,648枚自行榴彈炮和48架FA050戰鬥機。
韓國希望,與德國這樣的歐洲大國建立更緊密的聯盟可以增強其在印太地區對潛在對手的威懾力。
前韓國外交官和高級情報官員羅鐘一(Rah Jong-yil)說:"很明顯,韓國正在尋求與西方國家更緊密、更多的接觸,而這顯然可以歸因烏克蘭戰爭的爆發,這對韓國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說,"在該地區,中國當然是最大的擔憂,但我們也必須密切關注北韓和俄羅斯。"
中國也在找盟友
在首爾在西方尋找親密盟友的同時,中國似乎也在展開自己的外交攻勢。
"最近幾個月,北京一直在與中東和中亞的一些國家接觸,希望建立自己的聯盟,因此雙方都在建立夥伴關係並致力於改善自身利益,"羅鐘一說 。
在廣島G7峰會召開的同時,北京在西安市與五個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舉行了峰會。 中國最近還充當了中東的和平調解人,並因促成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消除多年的敵意而受到贊譽。
對於中國試圖提高其在亞洲本已非常強大的影響力,首爾當然不會忽視。
韓國總統尹錫悅日前關於台灣問題的公開表述激怒北京,掀起了一場外交風波。中韓建交僅有30年時間,雙邊關係從一開始的順風順水變得跌宕起伏。
圖片來源: Geisser/imago images韓國總統尹錫悅4月19日在接受路透社專訪談到台灣海峽局勢說,韓國和國際社會站在一起,反對試圖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他還說:「台灣問題不僅是中國和台灣之間的問題,也和北韓問題一樣,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次日中國外交部召見韓國駐華大使提出嚴正交涉,稱尹錫悅的言論「完全不可接受」。韓國外交部同日也召見中國駐韓大使,就中方評論韓國總統涉台發言表達抗議。兩國關係再度蒙上陰影。建交30年來,中韓關係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圖片來源: Daewoung Kim/REUTERS1992年8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正式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結束了兩國長期互不承認和相互隔絕的歷史。圖為韓國外長李相玉(前左)和中國外長錢其琛在北京簽署、交換建交聯合公報。之前一天,韓國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使台灣失去了亞洲最後一個邦交國。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YONHAPNEWS AGENCY1992年9月,時任韓國總統盧泰愚(1995年資料圖片)在兩國建交數周後便出訪中國,會見了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國家主席楊尚昆、國務院總理李鵬等人。雙方簽署了《中韓貿易協定》、《中韓投資保護協定》等一系列合作協議。
圖片來源: Choo Youn-Kong/dpa/picture alliance 上世紀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韓國總統金大中在任期間,中韓關係被提升為 「面向21世紀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 2008年5月,時任韓國總統李明博訪華時,兩國關係被再次提升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圖為中國總理溫家寶2010年5月訪問韓國時受到李明博的歡迎。
圖片來源: AP上世紀末以來,韓中之間的商貿、文化、人員交往日趨密切。2021年數據顯示,韓國在中國的留學生為5萬多人,中國在韓國的留學生超過2萬,各自在對方國家外國留學生中人數均居第一位。中國成為韓國企業投資的熱門選擇。韓國流行文化在中國擁有大量愛好者。韓國也一度成為中國人青睞的旅遊目的地。圖為首爾景福宮前的中國遊客(2014年)。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E. Jones朴槿惠(圖:2016年在杭州參加G20 峰會)任韓國總統期間也多次訪問北京,2014年習近平也曾訪問韓國,中韓兩國關係被認為i進入「蜜月期」,兩國經濟、文化領域的交往進一步密切。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How Hwee Young鑑於北韓發展核武能力對韓國構成的安全威脅,2016年,韓國政府決定部署美國的薩德反導彈系統(THAAD)。由於其雷達有探測到中方的潛在能力,被中國認為會對其國土安全造成影響。在反對無效後,北京對韓採取多項反制措施,包括對禁制韓國媒體及藝人演出、旅遊封鎖等。這些措施也導致中韓關係迅速冷卻。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Chung Sung-Jun由於部署薩德系統的地皮,是首爾政府向韓國樂天集團置換而來,該零售業巨頭成為中國官方和民間報復的目標。一時間出現消費者抵制樂天、示威抗議,甚至供貨商斷供,數十家樂天超市被「勒令停業」。此外,三星手機、啟亞汽車等韓國品牌的銷量也暴跌。中國旅行社紛紛下架韓國游,讓韓國旅遊業受到衝擊。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Imaginechina/X. Congjun2017年11月,中韓達成共識,韓方表明不考慮追加新的薩德系統;對既有的薩德系統在使用上進行必要的限制;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不發展韓美日三方軍事同盟及無意損害中方安全利益。2017年時任總統文在寅訪問中國以後,兩國關係開始趨於緩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YONHAPNEWS AGENCY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韓國則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國。在韓國最大單一收入來源半導體出口中,對華出口超過四成。2022年8月韓國《中央日報》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19.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崛起是一種「機會」,而75.4%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一種「威脅」。圖為抗議文在寅政府與北韓親善政策的韓國民眾打出反中標語(2018年4月,首爾)。
圖片來源: DW/A. Freund現任韓國總統尹錫悅(右)2022年5月上任後表現出更積極向美國靠攏的路線,表示將加速薩德系統的部署建設。韓國2022年5月正式加入美國牽頭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並於8月宣佈加入美國主導、包括日本、韓國和台灣的「晶片四方聯盟」,其目的除強化供應鏈,也包括對中國的技術出口管制。
圖片來源: Evan Vucci/AP/picture alliance種種跡象表明,韓國正在力圖減少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性。在2022年中韓建交30周年之際,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孫興傑在《明報》撰文稱,目前中韓需要拓展合作領域,在安全議題上溝通協調,「補齊安全合作短板」。圖為韓國星洲郡部署的薩德導彈防禦系統(2017年9月資料圖)。
圖片來源: Choo Sang-chul/Newsis via AP/picture alliance "北韓就在韓國的邊境另一側,是最尖銳和直接的軍事威脅,"平克斯頓說。"但更重要的情況是,台灣海峽、南中國海、人權和全球治理問題都事關中國,這將是未來的挑戰。"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