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慷慨還是做秀:德媒體評施羅德巨額援助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5年1月7日

圍繞各國慷慨救災援助,媒體上開始出現「陰謀論」論調,中國的援助就被有些人用這樣的方式進行瞭解讀。德國聯邦總理施羅德本周三宣佈提供5億歐元的援助資金,也在國內媒體上遭到質疑。部分媒體認為德國表現出了大國的風度,而也有一些意見認為施羅德的做法只是在慷國家之慨,為自己做秀而已。

國際社會承諾援建東南亞一個海嘯預警系統圖片來源: AP

德國政府宣佈5億歐元的捐助金額,目前這一數額排在所有承諾捐款國家的第二位,僅次於澳洲(6億歐元)。而在私人援助方面,德國排在了第一位,目前最新的數字是2.5億歐元,比排在第二的英國多出了將近一億。對於德國民間的踴躍捐助,人們普遍贊不絕口,而對於德國政府的驚人手筆,德國媒體卻顯示了不同的意見。

波昂的訊息匯報指出「對於東南亞災情的哀悼和同情當然是德國承諾援助的原因之一,但還有兩個因素不能忽視:其一是德國聯邦政府不得不用這筆捐款來維持德國人樂善好施的形象,其二是德國內閣在救災峰會召開之前宣佈這筆5億歐元的援助,以使自己的援助金額跟上國際標準。其實,施羅德和菲舍爾在周三隻是開出了一張空白支票。如何籌集這5億歐元?是否提高稅收?這些細節必須盡快宣佈。」

訊息匯報相比,世界報的評論就更加直接了,「施羅德是一個利用水災的大師,兩年前爆發的德國易北河大水災就曾經挽救了他的總理生涯,現在他又得心應手的利用東南亞浩劫,以表現自己是一個心思縝密,行動果斷的國際政治家。……當然,聯邦政府承諾適量的經濟援助是完全正確的。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我們必須付出如此之高的代價,從而讓人覺得我們正在參與一場自私的捐款競爭呢?來自德國民間的超過1億5千萬歐元的捐款收到了廣泛歡迎。而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更有理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政府的捐款數額是否應該更恰當一些?要知道,聯邦政府在使用他們根本就還沒有得到的資金。這是政府捐助和私人捐助的區別所在。」

電視主持人塞伯特和柯爾內爾在德國電視二台和圖片報聯合舉辦的賑災義演上。這次口號為「我們願意幫助」的義演籌集了400萬歐元。圖片來源: AP

法蘭克福評論報站在了施羅德一邊,該報評論指出,「根據『做好事,讓人知』的原則,德國政府成為了援助東南亞受災國家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而這為那些含沙射影的攻擊提供了表演舞台。對於如此慷慨援助背後的動機,人們議論紛紛:社民黨和綠黨聯合政府想通過這次援助表現自己;他們在為競選做準備;德國在為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付出巨大代價,等等。所有這些別有用心的動機似乎都成為了做出決定(提供5億歐元捐款)的理由。……但是,這些關於德國援助的政治陰謀論都是不公平的。相反的,這意味著只有最吝嗇的政府才是最出色的。」

「聯邦總理犯了一個大錯,」斯圖加特新聞報開宗明義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施羅德不僅僅想給予,他還想表現一番。……一個數額很大的援助計劃對他來說還不夠,他需要成為最大的援助國。……在眼下,人們並不覺得錢是最緊要的事情。在世界範圍內,來自私人的捐助意願非常強烈;而資金援助和相關的承諾也並不少。所缺少的是有關援救的協調工作。這是才政治表現的真正舞台。必須創造條件使援助能夠有效的得到利用。但是這個工作不能讓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上大出風頭。」

「德國現在成為了援助國中的龍頭老大,甚至排在了美國前面,」柏林的每日鏡報寫到,「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訊號。首先,從國內來說,我們顯示了德國的國家援助與令人矚目的私人援助相比,並不遜色。其次,從外界來說,我們德國人是重建工作的大師,因為我們知道什麼意味著國際社會的團結,我們也知道我們現在必須做些什麼。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光是花錢,但至少我們顯示了在這方面我們做的也不錯。並且,第三,我們給國際政治大國們傳送了一個訊號,特別是美國:看看我們所做的這一切,你們曾經答應讓我們成為領導西方的夥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