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成吉思汗及其遺產」參展波昂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6月5日

蒙古人不僅曾是成功的征服者,也是天才的組織家。他們牢牢地掌控著一個偌大的帝國。6月16日至9月25日,波昂聯邦藝術展覽館將舉辦題為「成吉思汗及其遺產」的大型展覽,展示蒙古人創造的世界文化遺產是如何產生,以及如何得到保護的。

那達慕節日慶典上成吉思汗的子孫圖片來源: dpa

有效的管理結構、對貿易的促進、一整套在當時非常現代化的交通和通信系統,以及非常寬容的宗教和文化政策為所謂的大蒙古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直至16世紀,歐洲和亞洲進行著前所未有的密切交流。通過商路不僅物資,還有思想和文明社會取得的種種成果源源不斷地從帝國的一個地區流傳到另一個地區。

成吉思汗創建的蒙古帝國——這一人類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在其最為興盛的13和14世紀,版圖曾東至太平洋,西到歐洲大陸的中部。然而,當年蒙古帝國的首都哈拉和林,如今已變為無邊的荒漠。1889年,考古學家首次挖掘出哈拉和林遺址。然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俄羅斯人和蒙古人才開始對估計地下為中世紀古建築的這片草原地層進行系統研究。幾年後,這裡出現了一個集體農莊。然後便是數十年的農耕,曳引車在這片寫滿歷史的土地上暢通無阻地行駛,甚至還架設了高壓電線。直到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哈拉和林派遣了一支探險隊,才在那裡按照老城牆的線路設立了一道保護牆。

整個考古計劃出現突破則是1999年。當時,蒙古和德國科學家簽署了一項共同挖掘哈拉和林遺址的協定。四年來,蒙古科學院的年輕科學家們在波昂大學和德國考古研究院考古學家們的指導下,進行著系統的發掘工作。德國在居民區建築方面擁有非常優秀的專家。每年夏天,都有一支十來人的波昂大學生和考古學家組成的小組前往蒙古,在方圓40平方公里的考古現場進行挖掘工作。而這些發現都有可能為800年前蒙古人的生活提供線索。

蒙古科學院副院長嘎爾巴塔稱哈拉和林為堅強和蒙古民族的象徵。而在過去300年的中國人和俄羅斯人的統治下,蒙古的民族性已經被泯滅了。因此,在哈拉和林的考古工作以及6月中旬即將在德國波昂舉行的「成吉思汗及其遺產」的展覽對蒙古來說就更為重要了。他說: 「我認為,我們正處在「建設民族」的過程中。蒙古作為一個不太重要的國家現在要向世界展示自己。許多考古發現說明,很早的時候,我們曾擁有自己的文化。」

1220年,成吉斯汗下令創建這一中世紀的蒙古首都。水清草美、遍地都是野生動物的杭愛山脈腳下為牧人和武士們提供了足夠的生存基礎,於是在這裡形成了這一新的世界性帝國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今年在波昂展覽上首次亮相的考古精品包括一枚出自1271年的刻有方塊文字的官員銅鏡,此外還有來自東方的金首飾、銀幣,以及宗教物品如佛像等。從考古發現來看,早在13世紀這裡就有了供暖系統、引水系統、帶有燒爐的磚窯和金屬冶煉場。由此可見,這一遊牧民族深知如何利用同時代的發達文化所擁有的技術成就為自己服務。

每年夏天,大學生和教授們都要在兩個現場進行為期2到3個月的發掘工作,一是原來的宮殿區,二是市中心的手工業者區。一年的其它時間土層由於凍得很硬,無法開展工作。蒙古的冬天長達8個月之久,溫度能降至零下60度。59歲的蒙古考古學家巴亞爾估計,還需要20到60年的時間才能結束這一研究項目。他本人則負責看護40X40米大的宮殿區的考古發現。他表示:「考古發現顯示出,蒙古遊牧民族的居民建築和歐洲的基本不同。簡單而且容易運輸的材料決定了蒙古式建築的特點。這也意味著,遊牧民族的居民區在戰爭中是難以倖存的。因此,我們在宮殿中沒有取得任何重大的發現。」

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一古都哈拉和林的遺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波昂舉辦的蒙古展覽上,可以領略一些哈拉和林舊日的豐采。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