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海兩岸怎樣走出困境

2014年2月12日

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南京拜會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成為台海兩岸相隔半個多世紀後的首次官方會談,堪稱突破。不過,默卡托研究所中國問題高級研究員施密特在訪談中認為,雙方的目標相去甚遠,尤其在統一問題上。

Symbolbild Flagge China und Taiwan Freundschaft Händeschütteln
圖片來源: Fotolia/S. Finn

德國之聲:施密特先生,台海兩岸在時隔65年之後,雙方官方代表舉行首次會晤,議題自然不會缺乏,理論上,國共雙方仍處在戰時狀態。如果看一眼會談結果,更多的是象徵性的,還是有其實質意義?

施密特(Dirk Schmidt):當然這裡涉及的首先是象徵性會晤。這是第一次部長級別的正式官方會晤,雙方都是各自負責台海政治關係的重量級人物。過去,類似的會晤都是在第三國舉行,都是非正式性會晤,比如前政府官員或前反對黨政治家到大陸訪問。本次部長直接會晤堪稱是一次突破。這裡還有另一層實際意義,即雙方在這兩個部之間(台灣陸委會和中國國台辦)就此建立了交流的新管道,再加上以前就存在的聯絡渠道,使雙邊政治關係實現正常化。現在不僅這樣說,而且也這樣做了。

這將意味著什麼呢?雙方談論什麼議題呢?

我想,這兩名部長級人物的政治家會著手處理直到目前為止未能澄清的技術細節。他們二人都說,要用務實主義和創造性精神進行談判。台灣和大陸之間有一項"服務貿易"協定,半年以來一直掛在立法院討論,沒有得出結果。現在該案可以由兩人商量。設立常態化的聯繫溝通機制,該事也已討論多時,談不下去。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機制擁有怎樣的權限,就像以前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在對方設立常駐代表處,它們能否處理領事事務,如果國民被刑拘,作為聯絡溝通機制,能否前往拜訪看望。這裡一些技術細節以及法律問題還有待澄清。這些話題今後必須討論。另外的議題包括,在大陸學習的台灣大學生買怎樣的健康保險。這類具體問題,因有某些摩擦還未能解決。現在有了這兩位重量級政治家,以及來自政界的壓力,人們希望,在未來找到解決的辦法。

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中)前往南京前在桃園機場(2014.02.11)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

如果看一眼核心衝突問題,人們的印象是,台灣人對目前的"現狀"是可以接受的,但大陸一方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像在施壓。去年秋季習近平說,兩岸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該言論同雙方剛剛建立的還相當脆弱的聯繫紐帶是相互支持,還是相互矛盾?

您在提問中已談到最關鍵的一點,習近平的確說過以上言論,本次會晤後,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也說,要充分利用會晤帶來的活力,不能退回到此前的局面,要利用這一活力產生的契機,推動兩岸的政治關係,當然這會著眼兩岸的統一問題。這一點在台灣方面十分有爭議,看一眼台灣民調就會知道,台灣75%以上的民眾希望保持現狀。當然他們也希望改善簽證手續,方便旅行,除此之外,他們對目前狀況滿意。而支持統一的台灣民眾只佔不到10%。這裡是一個關鍵點,即中國領導層希望改善雙邊關係,以達到政治解決的目的,而中華民國台灣則在這個問題上一直是拖延時間。雙方在這一問題上的不同見解最終會在一個地方激烈碰撞。比方在小事上,如怎樣稱呼、頭銜上,今天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事,即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前往南京中山陵,孫中山作為革命領袖受到台海兩岸的尊敬。在中國大陸媒體上出現的是,王郁琦強調了兩岸共同的遺產以及中華民族;而台灣新聞發布則指出,王郁琦主委強調,中華民國已經歷了103年。在這一點上,雙方的象徵物產生碰撞。他們將怎樣走出這一困境,對我而言,中期乃至長期並不清楚。

國民黨2008年在台灣重新執政後,台海兩岸的關係出現很大改善。雙方簽署了貿易及交通領域的多項協定。經濟關係也在拓寬。台灣將於2016年舉行下屆總統選舉。台灣選民是台海關係發生變化的主要力量嗎?

我是這麼看的。今年秋季和今年底台灣將舉行七合一選舉,即地方選舉和立法會選舉,因此政壇發生變化是可能的。人們也可以將大陸這幾個月來的壓力來這樣解讀,至少台灣反對黨方面是這樣理解的,即造成既成事實,即便反對黨上台,也無法改變。台灣的選民的確是一個關鍵因素,當然選舉的結果不僅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其他因素也很重要。馬英九一段時間來已變得不受歡迎。他全力推動的自由貿易因其成本以及社會不平等因素,而在台灣備受爭議,失業率、經濟成長率等,都會是選舉因素。國民黨能否在秋季及後來的選舉中獲勝,還十分不確定,而反對派則會有意在這裡削弱國民黨。這一切都還有待觀察。我也認為,還將出現新的動態。

馬英九2008年當選台灣總統,2012年連任圖片來源: Reuters

採訪記者:Matthias von Hein 編譯:李魚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