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我看辛亥百年- 高希均教授

2011年10月7日

以《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和《讀一流書、做一流人》著名台灣的高希均教授,號召大家自我提升做高附加價值的人。 2009年他獲得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終身教授榮譽頭銜。也是《遠見雜誌》創辦人的高教授退而不休,帶領著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在台灣致力於文化傳播的工作。在「人文空間」的會議室裡他侃侃談出自己在辛亥百年的省思。

Prof. Gao Xijun in Taipeh. Foto: Liwen Wu. Februar 2011.
高希均教授圖片來源: DW/Liwen Wu


值得驕傲也需檢討

德國之聲: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是在中國現代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從封建帝制轉到民主共和,一百年走到今天,您個人對這段歷史的感想與看法?

高希均:我生在南京,13歲到了台灣,在眷村長大,23歲到美國讀書,在美國待了近四十多年。最近又回到台灣,也常去中國大陸。我的多重身份是,我是中國人、我是大陸人、 我是台灣人、我是華人,我也是一個中國的知識分子。所以對這個問題,我想站在比較廣闊的華人或者中國知識分子的立場來說幾句話。大家都知道,在一百年前,滿清政府被推翻,在那個時候的東方社會裡,我們算是第一個建立了共和國,但跟歐美國家相比,我們已落後很多年,看是跟哪個國家比,甚或落後了幾百年。民主政治實在是非常艱苦甚至痛苦的一個漫長過程,不是將清朝推翻、建立共和、第二天選了總統,然後就一帆風順。這個過程到今天,還有很多國家,像菲律賓、印度,儘管有了民主,但政府的效率仍有待改善。在我們的過程當中,建立了共和國後,大家都知道,國父孫中山先生很快又下來了,又過世了,又是軍閥、又是中日抗戰,所以我們這條路走得很辛苦。但是回想起來,我們還是有很大的成就,就是今天的民主政治在台灣已經生根了,大陸當然還有待努力。所以一百年來,我們雖然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但也有很多需要檢討的地方。

以廣義的中國人看49年後

德國之聲:孫中山先生逝世前遺囑裡提到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民主的道路走來辛苦,1949年也是另一個在中國現代史上影響深遠的轉捩點,您如何詮釋1949以後,大陸與台灣兩岸之間的發展?

高希均: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 我記得當時十歲左右的我,當然很高興,儘管還很小,終於戰爭結束了!但沒有想到國共的內戰,到1949年造成了海峽兩岸這個現實,一方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的政權,一方面國民政府到了台灣,仍然使用中華民國(的國號)。今年,我們在慶祝百年的時候,在大陸是稱辛亥起義一百年,在台灣稱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如果我們跳開那些所謂政治符號甚至意識形態的話,作為一個剛才曾說過的廣義的中國人的話,我們很高興看到,兩邊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尋求改善自己的國際形象,也許最重要的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中國大陸已有六十年的政權,尤其他們三十年以來,因為經濟的改革與開放,大家都知道,中國大陸已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台灣是個比較小地方,從1949年到了台灣,頭三十年花了很多時間,在經濟上改善生活,成為四小龍之一, 但經濟改革後下一步,在一個開放社會裡就是民主政治,台灣在1980年代後期,尤其是經國先生過世後,大大加快了民主步伐,所以有了老百姓直接投票選總統,已選了三任總統,1996年李登輝是第一位台灣人當上總統,2000年反對黨民進黨主席陳水扁選上總統,2008年一個外省人佔台灣全人口不到百分之15的馬英九被選為台灣第一個外省人總統。這三次總統直選,沒有流血,表示台灣已逐漸走上成熟,這一方面我們很驕傲。可是在另一方面,就正如很多西方國家,包括在德國、法國、英國,美國,民主政治常常帶來議會政治的僵持,很多政策不能很快的做成功,老百姓反對的意見非常強烈,所以民主政治下,政府的效率是受到挑戰的,甚至效率不夠。相對於今天中國大陸,政府強而有力,效率很快,所以也引起人們的懷疑,到底今後國家發展的模式,應是依循西方式的民主呢,還是應有所改革?

慶祝辛亥百年,重在強調軟實力

德國之聲:對於辛亥百年或建國百年的慶祝活動,您個人的期望?

高希均: 借用哈佛大學奈伊教授(Joseph Nye)二十年來提倡的大家都熟悉的名詞「軟實力」與「硬實力」,遠見雜誌也請他來台灣做演講。 我覺得今天中國大陸的硬實力,表現在軍事大國、經濟大國上,可是在軟實力上,就是民主政治、人權、法治、公共秩序、教育素質等還有很多改善的空間。相反的,在台灣這個相對這麼小的地方,談不上什麼硬實力,也不應花很多錢在國防預算上、在武器上,要有足夠的自衛力量,但不應投資太多。台灣的長處在軟實力,就是怎樣發揮讓人覺得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教育、文化、參與公共事務的熱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凡是近幾年來到台灣的訪客都能感受到台灣在這些方面做得還不錯。所以我自己在美國教了三十多年的書,退休後回到台灣,參與一些文化事業的傳播,我覺得不斷的加強提升軟實力是應當特別予以重視的。我也希望中國大陸除了硬實力外也重視軟實力。換句話說,今天中國大陸已得到世界的重視,但還沒得到應當得到的尊敬,而世界對台灣的重視程度不足,但對台灣的尊敬相對較高,原因就在軟實力。

採訪:吳立文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