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戛納電影節落下帷幕

2002年5月27日

戛納電影節對波蘭斯基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波蘭斯基是踏著戛納的台階走向成功之路的。終於,這位經歷坎坷的著名導演在戛納城獲得了代表最高藝術成就的獎項-金棕櫚獎。

領獎台上的法國導演波蘭斯基圖片來源: AP

在周日閉幕的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波蘭斯基(Polanski) 執導、德法聯合製作的「鋼琴家」最終戰勝對手芬蘭電影藝術家高裡斯麥基的「沒有過去的男人」從而榮獲今年度的金棕櫚獎。「沒有過去的男人」得到相當於第二名的「戛納評委會大獎」。這次入圍戛納電影節角逐金棕櫚獎項的影片共有22部。

「鋼琴家」的男主人公由美國演員布羅迪扮演(Adrien Brody),講述的是一名身居波蘭的猶太音樂家的真實故事。在納粹席捲歐洲的年月裡,這名音樂家雖然躲過了屠殺的命運,但卻失去了家庭並不得不藏匿起來,在飢餓和恐懼中度日,等待戰爭的結束。影片的末尾是一名德國軍官將猶太鋼琴家解救出來。

導演波蘭斯基童年時期經歷過納粹統治對猶太人的隔離。波蘭斯基出生於法國,但在二戰爆發前兩年與父母一起前往波蘭的卡拉考市並在那裡定居。他的母親後來慘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多年來,波蘭斯基一直在收集資料做電影拍攝的準備。最終波蘭斯基在鋼琴家維拉迪斯羅斯皮爾曼的回憶錄中看到了這個令他感動的電影素材,便立即決定,將多年的計劃付諸實現。

波蘭斯基曾多次帶片子參加戛納電影節。他的作品「中國城」和「羅斯馬麗的孩子」等就是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好評從而使波蘭斯基名聲大震的。

本屆導演獎由兩位導演分享,他們是美國人保爾-托馬斯 -安德森 (Paul Thomas Anderson)和韓國導演林權澤 (Im Kwon-Taek)。

55周年特別獎授予了美國的邁克爾-摩爾 (Michael Moore),他執導的「哥倫比亞的保齡」是46年來大獎賽放映的第一部紀錄片。這部影片以1999年美國哥倫比亞一所中學的高中生持槍殺人事件為索引,對美國的槍槍枝文化進行了回顧與分析。

評委會特別獎授予了執導「神聖的介入」一片的巴勒斯坦導演艾裡亞-蘇雷曼 (Elia Suleiman),這部影片以幽默的口吻描述了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衝突。

最佳劇本獎的榮獲者是「甜蜜十六歲」的劇本創作者保羅-拉瓦爾第 (Paul Laverty),這部由英國導演肯-洛奇執導的影片描述了一個16歲男孩子的故事。

最佳男演員獎授予了比利時影片「兒子」的主人公扮演者古爾梅 (Olivier Gourmet),最佳女演員獎的榮獲者是「沒有過去的男人」中女主角扮演者奧廷恩 (Kai Outinen)。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