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戛納電影節親睞政治題材

2007年5月22日

政治題材的電影在戛納電影節中總是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但今年的第60屆戛納電影節上,政治題材的電影成為了競爭熱門獎項的焦點。

黛安‧克魯格在第60屆戛納電影節開幕式上圖片來源: AP

今年的法國戛納電影節上,大量的政治題材的電影進入人們的視線。從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明星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到小有名氣的羅馬尼亞導演克裡絲蒂安‧蒙吉都是其中的主要演員,紀錄片是本屆電影節的主導電影形式。

當然哪裡有政治電影,哪裡就有邁克爾‧摩爾。這個以蒐集並揭發醜聞而出名的導演帶著他的新紀錄片《神經病》現身戛納。這部電影嚴厲抨擊了美國的私立醫療系統。摩爾還借媒體痛斥布希政府。

摩爾在談起他去古巴拍攝途中遇到美國飛行探測器時,對法新社的記者說:「這是一個蔑視法律、無組織的政府「。他還說:「其實重點並不是去古巴,而是去屬於美國的關塔那摩灣。把『九一一』的救援人員帶到那裡,接受與等待像判刑的基地組織囚犯一樣的醫療護理。」

像他以往的作品一樣,摩爾的《神經病》尤其刻畫了美國政治家布希,似乎他被人收買了。該電影弘揚了西方國家,像德國那樣健全的社會主義形式的醫療制度,同時也哀悼、抵制另一種種形式的美國。

迪卡普裡奧加入綠色陣營

在此期間,好萊塢明星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環保紀錄片《第11小時》在戛納上映。令評論家失望的是,本以為這是一部與去年參加戛納電影節的熱門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類似的電影。不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和邁克爾‧摩爾都不競爭今年的金棕櫚獎。

《第11小時》放映結束後,迪卡普裡奧,這位以主演影片《鐵達尼號》而出名的好萊塢明星,與記者談起環保電影的一些細節。當聽到從他的奢侈生活作風來看他的環保承諾很虛偽時,他表示非常憤怒。他被問及是否乘坐一架耗油量大的飛機飛來法國蔚藍海岸時,他略帶嘲諷的說:「不,我是做火車穿過大西洋到這裡來的。」隨後他又補充說:「我們都盡全力做得更好」。

說到這位大明星對環保問題的敏感,要從2000年他的電影《海灘》開始。當年他拍攝《海灘》時,曾遭到環保主義者抗議,說他破壞了泰國國家公園的一部分。兩年前,他又買下了宏都拉斯首都伯利茲城的一個叫小島,想要建造一個自給自足,環境友好的渡假勝地。

「恐懼取代了自由」

其他的競爭者同樣也在電影中涉及到許多國際問題。在電影《四個月,三周和兩天》中,導演克裡絲蒂安‧蒙吉深入審視了在羅馬尼亞統治者壽西斯古領土下,一個非法墮胎地周圍發生的可怕的事。這部電影展現了在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女權主義。導演蒙吉說,我們要傳達的訊息很簡單,就是「恐懼取代了自由」。她說,墮胎的合法化在鐵幕降下後,被羅馬尼亞婦女看作是「最終的自由」。

在拉斐爾‧納德賈的電影《讚美》裡,講述的是耶路撒冷市裡的一個家庭戲劇故事。起先人們以為它不是政治電影。但是,經過導演細致地介紹,觀眾們漸漸發現影片所講的其實是「一個陷入現代和傳統,精神主義和實用主以之間,父親的形象可能就代表著上帝的世界正在消失。」(據法新社報導)

戛納電影節將在下周閉幕,但社會政治題材的電影還將繼續下去。星期三,將放映伊朗導演瑪嘉‧莎塔碧的動畫電影《我在伊朗長大》。該電影是根據她的自傳漫畫《我在伊朗長大》改編的,大意是揭發了導演家鄉宗教的壓抑。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