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戰狼外交」與「講好中國故事」

2021年6月27日

無論是糟糕的人權記錄,還是新冠疫情的源頭之爭,每當中國遭到外界批評和質疑時,被稱為「戰狼」的新一代中國外交官們就會予以奮力反擊。

2015年,中國在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閱兵式上展示東風26型導彈
2015年,中國在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閱兵式上展示東風26型導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戰狼」一詞來源於幾年前中國的一部同名電影。無論是外交部發言人,還是駐外官員,他們會義憤填膺地捍衛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為此目的,甚至不惜傳播陰謀論,或對外國同行進行公開羞辱。

然而,前不久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似乎發出了修正外交路線的訊號。他要求樹立中國「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要求官員和媒體「講好中國故事」。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此舉顯示北京已經意識到,在大肆煽動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數年之後,中國的外交空間已經變得非常有限。荷蘭萊登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施耐德(Florian Schneider)表示,調整外交路線顯示黨內高層已經意識到,「中國近年來的外交戰略在國外,甚至在那些盟友國家中,都不大受歡迎。」他表示,中國領導層進入了一個兩難境地,一方面他們向國際社會承諾了一個溫和善良的中國,但另一方面,他們卻又向國內民眾承諾了一個自信而強大的中國。

那些主張低調理性的中國官員和知識分子,往往會受到來自民族主義陣營的猛烈抨擊。今年六月,一些「愛國」博主對一項日本政府資助的學術交流項目發起猛烈攻擊,指責中方參與者是「漢奸」,因為他們不但拿了日本人的錢,還寫文章誇贊日本。最後官方不得不出面澄清,宣稱交流項目有利於「建立信任,增進友誼」。官方的表態顯然同那些怒斥一名中國作家是「喪盡天良的日本走狗」的愛國博主們形成了鮮明對比。

「新疆棉」事件使時裝品牌H&M在中國遭到抵制圖片來源: STEPHEN SHAVER/newscom/picture alliance

中日文化交流項目引發網路熱議之際,又發生了美國參議員向台灣捐贈新冠疫苗的事件,立即就有憤怒的網友發文質問「這架飛機侵略了我們的領空,我們為什麼不擊落它。」很多網友對這條貼文表
達贊同的同時,也批評當局「軟弱無能」。

在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下,北京當局往往會容忍甚至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今年中國網路上出現的抵制外國服裝品牌的行動就很說明問題。這些服裝廠家宣佈不使用新疆出產的棉花,因為當地涉嫌使用強制勞工。

不過,即便是當局最激進的擁護者也承認,低調溫和的話語方式似乎更符合中國的大國地位。民族主義小報《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上個月就曾撰文指出,中國官方的社媒賬戶應當高舉「人道主義大旗」。此前一個官方帳號曾以嘲諷的語氣戲謔印度無力應對疫情。

愛荷華大學政治學教授哈西德( Jonathan Hassid)對法新社表示,「戰狼」情緒有時會使局勢失控。「如果中國想樹立起溫和的國際形象,境內的愛國者就會義憤填膺。但如果順應了這些愛國者,國際社會就會對中國產生很負面的印象。」

強硬路線不會改變

六月中旬,北京出台了《反外國制裁法》,以便在遭到外國制裁時,予以反擊。而上周關閉香港民主派報章《蘋果日報》又一次使北京成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種種跡象顯示,北京的外交措辭可能會趨於緩和,但其強硬路線不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坎培拉中國政治中心專家亞當‧ 倪( Adam Ni)認為,北京正在追求的目標是「相互矛盾的」: 「北京一方面想改善其國際形象,但國內政治以及自身利益的需要,卻使得當局不得不做些效果相反的事情。」

 

(法新社)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