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拜登聯大斥俄「無恥」 稱與中國不求冷戰

2022年9月22日

美國總統拜登在聯合國大會斥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無謂戰爭」,違反了聯合國成員的核心原則,並警告莫斯科不要「不負責任地」威脅動用核武器。他還提到與中國的競爭,但說美國不尋求冷戰,強調台海和平。

拜登說,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競爭「不尋求衝突、不尋求冷戰」。
拜登說,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競爭「不尋求衝突、不尋求冷戰」。圖片來源: Evan Vucci/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週三(9月21日)在紐約的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提及中俄。在提到與中國的競爭關係時表示,拜登表示,美國將作為一個「合理的領導者」行事,「不尋求冷戰」。

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不顧北京反對訪台後,美中關係持續緊張。拜登說,在應對不斷變化的地緣政治趨勢時,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競爭「不尋求衝突、不尋求冷戰」,華盛頓也不要求任何國家在美國或任何其他夥伴之間做出選擇。但他表示, 美國將毫不掩飾地宣傳對自由、開放、安全和繁榮世界的願景,以及必須為各國提供的東西。

此外,拜登也表示美國致力於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以外交引領,爭取和平解決衝突。他說:「我們仍然致力於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該政策在過去40年裡幫助預防了衝突。我們持續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 」

台灣中央社指,這是拜登去年1月就任總統以來首度在聯大總辯論提及台海局勢。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日前播出的節目「60分鐘」(60 Minutes)中,拜登再次表明,如果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美軍會介入保衛台灣。美國長期的「戰略模糊」政策被認為再次被打破,但其後白宮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

佩洛西訪台後,中國在台海展開大規模實彈軍演,美中關係與台海局勢此後持續緊張。圖片來源: Thomas Peter/REUTERS

嚴厲譴責普丁

談及俄羅斯時,拜登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殘酷、無謂的戰爭 」,稱俄羅斯作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入侵其鄰國、試圖將一個主權國家從地圖上抹去,「無恥地違反了《聯合國憲章》的核心原則。」

拜登說:「如果各國可以堅持其帝國野心而不承擔後果,那麼就會危及這個機構(聯合國)所代表的一切。」

拜登表示,俄羅斯作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署國,對歐洲的核威脅顯示了對其責任的「魯莽無視」,並誓言將團結各國反對俄羅斯的侵略。

根據路透社,聯合國約有40個成員國通過提供資金和武器幫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

拜登說,儘管莫斯科如此宣稱,但事實上沒有人威脅過俄羅斯,尋求衝突的是俄羅斯一方。

儘管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也正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一名俄羅斯駐聯合國副大使也在該會議廳聽取了拜登的演說,但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團沒有立即就拜登的言論發表評論。

拜登在聯合國發表講話前幾個小時,俄羅斯總統普丁宣佈「部分動員」,預計徵召30萬預備役軍人,投入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

週三(22日)稍晚,一名白宮高級官員向路透社透露,普丁的「部分動員令」表明「俄羅斯的壓力非常大」。但他表示,現在判斷俄羅斯的反對抗議有多嚴重還為時過早。他說,普丁被迫「訴諸於他顯然不想做的事情」,「這反映了他在烏克蘭的行動失敗的事實。」

普丁宣佈「部分動員」,在俄羅斯國內引發反彈聲浪。圖片來源: AdrienFillon/ZUMA Wire/IMAGO

中國外交部重申立場

在普丁下令「特別動員」後,中國外交部週三(2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呼籲有關各方通過對話和協商實現停火,並盡快找到兼顧各方合理安全關切的解決方案。

在被問及烏克蘭東部地區的四個俄羅斯控制地區,將於9月23日至27日舉行「入俄公投」時,汪文斌回應指,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一貫、明確,「始終主張各國主權、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都應該得到遵守,各國合理安全關切都應該得到重視,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都應該得到支持。」

他表示,中方呼籲相關各方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分歧,願同國際社會一道,繼續為推動局勢緩和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國多次表示在烏克蘭問題上支持所有國家的主權,但拒絕譴責俄羅斯的行動。近年來,中國和俄羅斯走得更近,並在今年初宣佈兩國「 無上限」的夥伴關係。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週二(20日)在紐約登場,為期7天,世界多國領導人親自出席,不過中國、俄羅斯、印度、埃塞俄比亞僅派出代表官員參加大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並未出席。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