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通過新法:共產主義宣傳等同納粹
2025年8月3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 對於捷克堅定的反共產主義人士來說,這是一個漫長道路的終點:在1989年「天鵝絨革命」三十多年後,他們呼籲將共產主義者與國家社會主義者及類似威權意識形態等同對待,並相應予以禁止。
如今,這已成為現實:在7月下半月,捷克總統彼得‧帕維爾 (Petr Pavel) 簽署了一項刑法典修正案,明確將捷克共和國的國家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等同起來。隨著總統的簽署,立法程序正式完成。新法律將於2026年1月1日生效。
這項法律修改是由公民運動「十一月尚未結束」發起。該運動的領導者是天鵝絨革命時期的學生領袖、後來的參議員馬丁‧梅斯特日克(Martin Mejstrik)。此外,捷克研究極權主義政權研究所(USTR)的歷史學家們也加入了這項倡議。今年春季,該修正案在眾議院和參議院獲得了總理彼得‧菲亞拉(Petr Fiala)領導的親歐執政聯盟中一群議員和政治家的支持,並最終得以通過。
捷克共和國刑法典第403條的新措辭規定:「任何人建立、支持或宣傳旨在壓制人權和自由,或宣傳種族、民族、國家、宗教或階級敵意,或對其他人群敵意的國家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或其他運動,將處以一年至五年監禁。」
旨在保護民主法治國家
捷克研究極權主義政權研究所第一副所長卡米爾‧內德維迪奇基(Kamil Nedvedicky)在5月底眾議院通過該法案後解釋說:「這項草案的目標是消除20世紀兩種罪惡的極權主義意識形態之間明顯不公正的區別。」內德維迪奇基進一步指出:「國家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都被證明旨在壓制基本權利和自由,捷克刑法明確反映這一點是合乎邏輯和公正的。這無關意識形態,而是為了保護民主法治國家。」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擁有1000萬人口的捷克共和國,是歐盟少數幾個至今仍在成功運作的共產主義政黨的國家之一——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共產黨(KSCM)的活動已持續超過三十年。該黨直到約四年前的上次議會選舉,不僅在議會中擁有議席,甚至還曾擔任多名人民代表院副議長。但自那次選舉以來,KSCM已不再擁有議會席位。
前總理質疑:他們不是共產黨人
KSCM黨作為捷克斯洛伐克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黨的繼承政黨,在1989年前曾獨裁統治該國。即便到今天,它仍擁有數萬名成員,並作為選舉聯盟「受夠了!」(Stacilo!)的主要力量,在2024年歐盟選舉後進入歐洲議會。目前,大多數民意調查也顯示,「受夠了!」將在2025年10月舉行的選舉中突破5%的門檻。
而且可能還不止這些。捷克10月議會選舉的領跑者,民粹主義運動ANO的領導人、前總理兼寡頭安德烈‧巴比什(Andrej Babis),不排除與「受夠了!」組建新政府的可能性。「對我來說,他們不是共產黨人,」巴比什在接受tn.cz新聞網站採訪時表示。該選舉聯盟的首席候選人是共產黨主席兼歐洲議會議員卡特琳娜‧科內奇娜(Katerina Konecna)。
是為了壓制反對派嗎?
事實上,新法律可能導致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本身被禁止,就像2010年捷克工人黨因被證實具有國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而被禁止和解散一樣。捷克和摩拉維亞共產黨主席卡特琳娜‧科內奇娜對德國之聲表示,現在適用的這項法律修正案,是執政聯盟對其政黨的一次政治攻擊。
科內奇娜說:「這是彼得‧菲亞拉政府對他們的最響亮批評者進行系統性壓制的一次嘗試。這在民主社會中絕對沒有立足之地。」她還覺得「好笑」的是,該法律是由彼得‧帕維爾簽署的——「他本人曾是捷克共產黨(KSC)的成員,甚至是一名顯要成員。」
總統彼得‧帕維爾在1989年共產黨統治結束前,作為一名職業軍人,曾是執政黨的成員。帕維爾在兩年多前的總統選舉前,就曾對此事實評論道:「這是一個我事後回想,並以我今天所掌握的知識來看,絕對不感到驕傲的決定。」
他在五年前接受《閃電日報》(Denik Blesk)採訪時補充說:「我認為,我過去三十年致力於建設一個更安全的捷克共和國,是對社會的一種象徵性道歉。」帕維爾曾於2012年至2015年擔任捷克軍隊總參謀長,並從2015年起擔任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三年多。
科內奇娜還表示,政府應該關注捷克公民的問題,「例如高能源價格或高昂的住房成本」。但相反,他們卻把時間花在通過一項旨在壓制批評者的法律上。科內奇娜充滿鬥志地表示:「然而,我們不會被嚇倒,即使他們威脅我們一百次,把我們關起來!」
俄羅斯聯邦國家杜馬(議會)主席也反對捷克禁止共產主義的做法。據俄羅斯國家通訊社塔斯社7月25日報導,俄羅斯杜馬主席維亞切斯拉夫‧沃洛金(Vyacheslav Volodin)在莫斯科表示:「如果當時的國家、當時的制度被拿來和法西斯意識形態和法西斯政權相提並論,很明顯,這樣做是為了質疑、指責和譴責我們的國家。」
對於隸屬於普丁旗下「統一俄羅斯黨」的這位政治家來說,1945年至1989年間,僅因蘇聯支持才能統治捷克的共產主義獨裁,顯然與今天的俄羅斯國家是等同的。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