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排放貿易展開, 窮國得益甚少

2005年5月13日

污染權貿易展銷會?乍聽上去似乎令人生奇,因為展銷會展銷的一般都是實實在在的物體,書、服裝或者是飛機。但今年科隆市舉辦的第二屆排放指標交易展銷會(展期5月11-13日),卻不是為了展銷實物,而是為了幫對氣候保護合作項目和排放指標交易感興趣者接線搭橋。

2004年排放指標交易展銷會的標誌

一樁紅火生意?

排放指標交易展銷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針對舉辦的展銷會。美國排放交易經紀公司的厄特爾想借這次機會,介紹他們公司的交易系統。為此他帶來了數台超薄屏幕,安裝在展廳的四處,屏幕上一列列數字清楚地顯示出排放指標的最新牌價,令人不由產生一絲身臨證券交易所的感覺。厄特爾告知,今天的交易情況不算活躍,因為許多歐洲交易商都到科隆來參加排放指標交易展銷會了。

美國排放交易經紀公司是排放指標交易市場上最大的經紀商。這個市場目前紅紅火火,就是一些交易所,如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北歐及德國萊比錫的歐洲能源交易所也都想瓜分一塊。

這個市場正在快速發展。據世界銀行統計,2004年在國際氣候保護項目的框架下進行的排放指標交易數量比2003年增加了38%。根據京都議定書,工業發達國家可以通過資助發展中國家氣候保護項目的方式,間接提高自己的排放指標。

除資助發展中國家氣候保護項目這塊市場以外,2005年初開始,歐盟內部也可進行排放交易。在此,主要是電站、鋼廠和水泥廠等溫室氣體排放者之間互相進行交易。國際排放貿易協會主席馬庫表示:「歐盟市場起步很好,我們很滿意。排放貿易市場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市場,貿易額大幅增加。有許多新客戶加入這個市場,其中包括很多金融機構,表明市場上有很多流動資金。」

窮國富國之間並不公平

據排放交易經紀公司估計,從今年年初開始,歐盟內部的排放貿易額大約已達五百萬歐元。這種貿易的意義何在,德國北威州環境部長赫恩女士解釋說:「這樣做使得排放指標不再是一成不變的硬性規定,而是企業有機會根據經濟情況靈活掌握,因為對氣候保護而言,只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重要的,至於是在什麼地方減排則是次要的。有了排放貿易這個手段,人們就可以選擇費用最低的地方實現減排。」

大部分情況下,在發展中國家減排的費用遠比在工業發達國家低,因此,很多貧窮國家以為氣候保護項目將會搶手,但事與願違,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只有個別國家的個別項目達到了市場成熟的地步,其中三分之二來自三個國家,即印度、巴西和智利。整個非洲的項目只佔3%。

不過,排放貿易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迄今為止,主要是世界銀行以其諸多氣候基金活躍在發展中國家。該銀行受荷蘭、日本、加拿大等國政府的委託管理這些基金。但越來越多的跨國集團如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智利銅業公司以及金融集團如摩根士丹利等也都加入了排放貿易的行列。經紀人厄特爾說:「假如這個市場繼續發展,需求量繼續增大的話,人們將開始在全球各地尋找高品質、有效、規模較大的氣候項目。我相信,屆時發展中國家將會感覺到明顯的效應。」

前景是否看好?

無論如何,對氣候項目的需求現在就已很大。比如西班牙政府就準備通過大量發展中國家的氣候保護項目,購買排放指標,平衡本國明顯超標的排放現狀。西班牙氣候保護事務國務秘書埃茨平i就在科隆表示:「我們的國家分配計劃制定的目標是在2008到2012年這五年中,利用清潔生產機制購買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指標,相當於我們以1990年為基本年的年排放量的7%。」

不管怎樣,經紀人厄特爾估計2007年歐盟內部的排放貿易額將達大約五百億歐元,與今年相比大約翻十倍。他以為,就是發展中國家氣候項目的市場也將會明顯增長。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