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採訪錄:左派黨立足西部政黨地圖重新規劃

採訪記者:Christian Gies2008年1月28日

2008年頭兩個州選在1月27日舉行。左派黨雙雙進入德國西部的州議會意味著什麼呢?強烈支持科赫的梅克爾是否也「破產」了呢?兩個州選對今後德國的其它州選和聯邦選舉將有何影響?德國之聲德語網見習記者採訪了柏林奧托蘇爾研究所(Otto-Suhr-Institut)的迪德裡希教授(Prof. Nils Diederich)。

黑森州左派黨首席代表Willi van Ooyen很高興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德國之聲:左派黨進入州議會的意義是什麼呢?

迪德裡希:到目前為至,看來左派黨正在西部各州站住腳。這個趨勢是否能夠長時間地持續下去,要從以後的選舉,直到聯邦大選的情況來觀察。

德國之聲:這兩個選舉中,是誰贏了,誰輸了呢?

迪德裡希:在黑森,贏家明顯是社民黨。再就是左派黨超出5%。在那裡,失敗者明顯的是聯盟黨。下薩克森州比較不好說,但從選舉結果看,是基民盟的烏爾夫獲得了明確的勝利。

德國之聲:應該怎麼看這兩個選舉呢?

迪德裡希:這畢竟是州選。對其它州的選舉、尤其是對聯邦層面上的氣氛來說究竟有多大意義,這不好說。象科赫這樣強調地放到人們面前來的議題,表明這種做法並不成功。德國的選民相對來說是比較成熟的。他們根據不同的情況來作出自己的判斷。他們不會由於恐懼渲染而被動員起來,恰恰相反,科赫顯然把自己的選民給嚇著了。顯然,中產階級選民不喜歡這種氣氛渲染,所以中產階級選民就把票投給了社民黨。

德國之聲:回到左派黨這個話題。他們也從科赫的選戰中得益了嗎?

迪德裡希:令人驚訝的是社民黨的伊普斯蘭蒂和科赫搞的兩極化可惜沒能導致反對科赫的選民把票集中在社民黨那裡。左派黨顯然成功動員了自己的選民,他們反對科赫,但在社民黨那裡又沒有見到足夠的相對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說左派黨從科赫那裡是得了益的。他們得到的還更多,得益於:社民黨不能讓所有它的選民對它信服,有些到頭來還是轉向了左派黨。

德國之聲:從歐洲角度看,是否在德國出現了新的趨勢,左派黨將進入各州議會和聯邦議會?

迪德裡希:這對黨派地圖來說是值得注意的,也包括在歐洲層面上。但也不能過高地估計這些選舉結果。百分之五、六,或者七,是很值得重視的,但我們還不知道,這些選民的定性怎麼樣。但總的來說,在歐洲層面上應該注意到,在德國發生了更多政黨參政的新結構。

德國之聲:昨天這兩個選舉對接下來漢堡的選舉是否會有直接影響呢?

迪德裡希:我對此十分懷疑。我認為這是各州獨特的選舉結果。昨天選舉的結果將會使主要的政黨,社民黨和基民盟能夠從中學到東西,如何修訂他們的策略,漢堡市長自然不會拿出象科赫那樣的聲音、語調來,他會嘗試著走一條比較溫柔的路線,比較偏向中間,就像烏爾夫做的那樣。昨天的選舉會有影響,但對選民來說,各州選民目前主要是根據各州的政策來作出他們的選擇。

德國之聲:左派黨是否會在漢堡也進入州議會呢?

迪德裡希:我沒有很大把握。但這當然會對他們是一個鼓勵,尤其是針對那些選民,他們認為他們不能白選,不能把選票投給沒有希望進入州議會的政黨,對他們來說是個鼓勵,尤其是社民黨中一些邊緣選民,他們可能會轉而把票投給左派黨,來促進左派黨的結構發展。因此,可以想像這兩個州選對左派黨會是一定的推動,特別是對左派黨本身的支持者來說,他們看到了走出小小黨地位,在西部站住腳的希望。這完全可能會有鼓勵作用。進入了州議會,也會有其它作用,比如左派黨考慮問題時會把實用主義精神用進來,而這對選舉會是有幫助的。

德國之聲:有些媒體說,科赫的破產在一定程度上跟梅克爾政策的破產相關。您也這樣看嗎?

迪德裡希:不,我認為,這是一個過分強調化。當然了,梅克爾非常強調地站在科赫身後支持他的選戰,但在根本上,這是科赫政策的失敗,但同時證明烏爾夫政策的成功,而這正是證明了聯邦總理政策的成功。我認為,這些選舉結果甚至可能還加強了聯邦總理的力量,在黨內,她提出的政策給未來聯邦大選帶來的是很大的希望。

德國之聲:您認為梅克爾的權力沒有受到威脅?

迪德裡希:我一點也沒有看到梅克爾的權力受到任何威脅。大聯合政府合作雙方都強調要把合作進行到下次大選,雙方也強調在此後要分手。我認為,昨天的選舉結果是有幫助的,幫助兩黨重新進行篩選,重新建立自己的立足點。這對自民黨也是一個鼓勵,讓他們看到在下次聯邦大選後有可能組成黑黃執政聯盟。自民黨得到了強大化,有了穩定化的前景。這與綠黨相反,雖然不能說綠黨在黑森嚴重地丟了票,但至少可以說它沒能有所增長。我覺得,昨天的州選主要作用將是各黨重新對政黨地圖作出它們的規劃來。用軍事術語說,這是為下一次戰役進行部隊的重新佈署。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