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先問一個比較私密的問題:你喜歡洗熱水澡還是冷水澡?不管你個人淋浴習慣如何,如果有人用德語說你是個"Warmduscher "(字面意思:用溫水淋浴的人),你不要以為對方只想說明你淋浴時候的水溫,因為這個詞在德語中帶貶義,一般用來形容某人沒有勇氣,比較軟弱。
就淋浴這個話題再引述德國一高端衛浴產品生產商去年委託進行的一項統計結果,大部分德國人屬於淋浴比較快的,平均每天11分鐘,僅次於法國人的平均10分鐘,但比英國人(12分鐘),西班牙人(12分鐘),巴西人(13分鐘),美國人(14分鐘)和中國人(19分鐘)都要快。該調查對淋浴水溫沒有作統計,但對淋浴時間進行了調查,半數德國人喜歡早上淋浴,8%的人下午淋浴,三成多的人晚上淋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lickwinkel/McPHOTO
再來看看"Erbsenzähler "這個詞,字面意思是:一個一個數豌豆個數的人。當然,不排除這世界上真有人吃豌豆的時候一個一個數,但是德語中這個詞是用來諷刺某人太仔細、太較真,認真程度超出必要範圍。如果有人用德語說你是個"數豌豆的人",你不要解釋說:我根本沒吃豌豆啊!"你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在什麼小事上過於較真了。
現在中文流行說"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各種走出去看世界的驢友故事遍佈社群網站朋友圈。與熱愛出門遠行的人對立的群體,就是"宅男""宅女"們了。德語中也有個類似的詞"Stubenhocker ",意思就是天天喜歡"家裡蹲"的人。這個詞多少帶些貶義色彩,形容某人惰性比較強,缺乏冒險精神,缺乏社交興趣等。
圖片來源: imago stock&people
"你這隻兔子腳!"如果有人用德語這麼說你,你可能腦子裡會出現一堆大問號。德語詞"Hasenfuß "直譯就是兔子的腳,如果說某人是"兔子的腳",是指這個人比較膽小。這個詞最初有過許多引申的意思,包括吉祥物,包括搞怪的人物等等,現在的比較普遍的意思就是"膽小鬼",可能因為兔子比較善於跑路,遇到事"嗖"一下就躥跑了。
"Muttersöhnchen ",字面意思:媽媽的寶貝兒子,而且用了德語中的小詞綴-chen,類似中國北方的兒化音,多用於暱稱。按理說,哪個兒子不是媽媽的寶貝?不過德語這個詞略含貶義,指的是那些永遠長不大的男人,不少姑娘在談到擇偶標準時會說,"我不想找個媽媽的寶貝兒子!"意思是說,更想找條真漢子!
德語裡俗語裡"Birne"(梨)也是"腦袋"的意思(當然,誰的腦袋長的是梨形,其實是一件比較遺憾的事。)"Hohlbirne "是"空心梨",不是誇人的詞,而是說某人腦子裡沒什麼東西,不聰明。
還有一個德語詞也和腦袋有關,"Eierkopf ",字面意思:蛋形的腦袋。腦袋長什麼形,一般來說和某人的智商沒直接關係。但是這個德語次略帶貶義,一是用來形容已經禿頂的人,且多是學究型的人物;二是用來形容某人傻乎乎,多用於德國南部俗語。
圖片來源: Fraunhofer IWES/Caspar Sessler
借此機會,再介紹一個和蛋有關的德語詞,"Landei ", 直譯就是"鄉村(Land)的蛋(Ei)"。鄉村肯定有不少蛋,不過這個詞和農業畜牧業沒什麼關係,而是略帶貶義形容某人是鄉下來的,沒見過什麼世面,類似中文的"土老冒""鄉巴佬"。也有不少來自農村地區或小城市的人不乏自嘲精神,自己說自己是個"鄉村的蛋"。人家自嘲行,你最好不要在初次見面時就說某人是"鄉村的蛋",否則後果自負。
從鄉村走到海上,德語中還有一個詞"Heulboje ",字面意思"哭泣(heul)的浮標(boje)"。海上浮標一般是紅色、黃色等醒目顏色,飄浮在水面上的航路標誌,一端系於水底,一端浮於水面。但如果遇到大霧天氣或是黑天,也有一種內置哨子的浮標,海風吹起時,浮標會發出哨聲,起到路標的作用,這種浮標被稱為"哭泣的浮標"。不過現在這個詞如果用來形容人,是指那些沒完沒了哭哭啼啼人,或是動不動就哭鼻子的人,略帶貶義。
"Windbeutel "是奶油泡芙,本是源自義大利的甜食,但早已遍佈全世界。德語這個詞如果直譯,是"風包",可能因為泡芙外面裹的是奶油和蛋清、麵粉制的輕如風的外層,中間是奶油,整體看起來像個圓包。而這個詞在德語中除了是這款甜點的名字,還有一個意思,用來形容某人愛說大話、空話,吹牛不臉紅,其實沒什麼真本事。
更多趣味學德語內容,詳見 「非常德國」 專欄
針對下面這些德國常用諺語,德國之聲推出專門繪制的妙趣橫生配圖,現在我們就來看圖學諺語! 圖片來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盲雞有時也能找到穀子」 (Auch ein blindes Huhn findet mal ein Korn) 中文講出來更像是「瞎貓有時也會碰到死耗子」。不過另一方面,眼盲的母雞成功找到穀子究竟是因為運氣還是膽識? 因此,該諺語也可以被理解為身殘者也能取得成功。
圖片來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每個人都是鍛造自己幸福的鐵匠」 (Jeder ist sein Glückes Schmied) 顧名思義,這句話的意思是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對於有點陰郁的日耳曼人,這個諺語顯得過於積極樂觀。你猜對了,這個諺語並非原產日耳曼,而是出自公元前3世紀的古羅馬著名演說家克勞狄。
圖片來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好事成三」(Aller guten Dinge sind drei) 我們常說「好事成雙」,不過在德語中,人們認為「三」更吉利。老虎機的製造者查爾斯‧菲(Charles Fey)就來自德國,他在美國洛杉磯發明了「自由鐘」(老虎機)——當卷軸上三個圖案一致時,你就贏了。
圖片來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有機可乘,才會有賊」(Gelegenheit macht Diebe) 給猴子一個機會,它會掏空你的背包。不給它機會的話,就相安無事。「有機可乘才會有賊」這句諺語在英文和德文中都很常用,這句話如今過時了嗎?嗯,我們是不會偷偷從網上下載電影、音樂的……
圖片來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蘋果落地,離樹不遠」(Der Apfel fällt nicht weit vom Stamm) 這類似於中文裡的「有其父必有其子」,然而為什麼在德語中是「蘋果」呢?據傳曾經有一對在新月時出生的雙胞胎,其中一人在家族世仇中死去,另外一人(音與「蘋果」相近)可以苟活一年,然後自殺。因此,他(蘋果)倒下時距離家族(樹)不遠……不過這種說法是否靠譜,值得質疑。
圖片來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朝樹林喊,必有回響」(Wie man in den Wald hineinruft, so schallt es heraus) 為什麼是「樹林」呢,有回聲的難道不應該是山谷嗎?總之,這句德文諺語相當於中文中的「惡有惡報」。
圖片來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晨間時光,口中含金」(Morgenstund hat Gold im Mund) 本來,古羅馬人對於這句話也很熟悉。不過,用拉丁語寫作的古典學者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根據個人喜好,將拉丁語的這句話進行了改動。而中文中也有類似的表達:一日之計在於晨。
圖片來源: Antje Herzog/Conor Dillon
中國有句俗話說,談錢傷感情。德國也有類似諺語,因此,德語裡有許多替代「錢」的說法也就不足為奇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Dedert 就像愛斯基摩人對」雪「有50種不同稱呼一樣,德國人談起」錢「來也有無數種說法,其中之一就是把鈔票稱作「雪花」- Flocken。
圖片來源: Colourbox 「煙囪得冒煙」,這句18世紀的德國諺語想表達的意思是,想有一個暖和的屋子,沒錢可不行。德語裡和燃燒有關的兩個詞—煤(Kohle)和灰(Asche)都被用來指代錢。掙錢可不就是為了有間暖和的屋子嘛。而在戰爭時期,煤還真的被用作支付工具。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 Weihrauch 伊地語(猶太德語)中把錢包叫做kis,拼寫發音都和德語的礫石一詞非常相似。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礫石一詞也有錢幣之意。同樣道理,碎石也被用來指代錢幣。如果什麼時候你窮得叮當響了,不妨把幾粒小石子放到錢包裡,也許會出現驚喜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lickwinkel/M. Henning 「沒有面團就過不了節」,70年代時,德國出現了用面團指代錢的俚語。也許這和英語的說法有關。19世紀時,英國學生就把錢稱作「dough」—面團。
圖片來源: imago/Steinach 中國人說「沒錢沒商量」,德國人卻說「沒有青苔(Moos)就沒商量」。這是因為美鈔的顏色和青苔相似嗎?非也。這個說法其實起源於希伯來語對錢幣的稱呼—「茂特」,它和德語青苔的發音相似。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lickwinkel/F. Hecker 不過,把錢叫作青苔(Moos)也許和另一種表達方式有關—德國人愛把鈔票稱作小老鼠 (Maus)。外國人尤其覺得這種叫法蠻可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Nagel 可憐的蟾蜍(Kröten)和錢有什麼關係呢?這種表達方式早在19世紀就有了,不過指的只是小錢。說起蟾蜍,人們自然就會聯想起十芬尼的硬幣,因為它們發音相似。蟾蜍的外貌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只用它來指代少得可憐的小錢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J. Hildenbrand 儘管德語 「Lappen」一詞更多指的是抹布或者流浪者破爛的衣衫,德國人卻也用它來代表財富。「抹布」可不是指的小錢, 而是大票子。不過別忘了,「抹布」也可以指駕照。
圖片來源: imago/mm images/Fickinger 比「抹布」更值錢的是「巨人」(Riesen)。被稱作「巨人」的必須至少是四位數的金額,一個「巨人」相當於1000塊。英語裡也有類似說法,不過不叫giant,而是叫Grand。
圖片來源: Reuters/L. MacGregor 「Pinke「(粉紅)或者「Pinkepinke」的說法來源於猶太—阿拉米語。東歐的猶太人把裝牌友欠酒館老闆錢的盒子叫做「Pinka」。英語裡沒有相應的說法,但卻有另一種類似的非常上口的說法: "cha-ching",聽起來像硬幣的當當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Dedert
德語裡有幾個固定說法,字面上是說大自然的動植物或現象,其實另有所指。 圖片來源: Fotolia/nilsb 德語裡「昨天的雪」(Schnee von gestern)不是為了告訴你昨天下雪了,雪下得多大多美,而是指,今天再談昨天的雪,肯定已經晚了,過去了的事,沒有時效性了。類似中文「明日黃花」。
圖片來源: IRNA 「沿著小溪往下走」(Den Bach runter gehen) 如果趕上天氣好,又乘著小船,可能還是挺浪漫愜意的事。不過德語裡這個固定用法多是貶義,指事物在朝消極方面發展,走下坡路。
圖片來源: imago/MiS 鳥(Vogel)在德語中挺倒楣,很多成語裡,鳥都不是什麼好詞,比如說誰誰「有只鳥」,不是說他多熱愛動物飼養家禽,而是說他「腦子有病,神神道道」。「給某人指個鳥看」(Jemandem einen Vogel zeigen),是對著某人,用食指輕戳自己的腦門,這是個很不禮貌的動作,因為表示認為對方「腦子有病」。
圖片來源: CC-BY-2.0-Nikita/flickr.com 「貓一躥」( Katzensprung)一般是說兩個地方之間距離很近,好像小貓躥一下就到了。比如說「我們兩家住的很近,貓躥一下就到了。」千萬別理解為講話的人家裡真養貓,還動不動就躥。
圖片來源: Fotolia/vlorzor 「牌子森林」(Schilderwald)不是一座森林,都是牌子組成的,而用來形容各種路標、指示牌,太多太亂。中文也有成語「林林總總」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 「雞蛋裡的蛋黃」 (das Gelbe vom Ei)在德語中除了真的說蛋黃外,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理想的「」最好的」,比如說「這個建議並非雞蛋裡的蛋黃」,意思是「這個建議還不是特別理想。」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Pampa是指美洲特別是南美地區特有的草原,德語中有一句話「在草原裡」(In der Pampa)是指「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誰要說自己住在Pampa裡,大多是對自己的居住地點不是太滿意,多少有點抱怨住的太遠的意思,所以你千萬不要試著安慰說「哎呀,草原多美啊!」
德語裡直譯過來「有豬」 (Schwein haben)不是真的家裡養豬,而是說「走運了「」巧了,幸運了」的意思。如果你說,「我早上差點沒趕上火車,差點上班遲到,不過最後還是趕上了。」對方說,「那你可真有豬了!」是說「你運氣不錯!」
圖片來源: Fotolia/nil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