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

2014年8月25日

本期的德語媒體關注內容為中國與蒙古國的經濟合作以及中國發展電動車。

Xi Jinping mit Tsakhia Elbegdorj Archiv 21.05.2014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A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末訪問蒙古國,深化雙邊經濟關係。《新蘇黎世報》周一在經濟欄目中發文指出,北京對蒙古的影響力逐漸加大,造成該國內政上的反彈:

"中國憑仗著自身的經濟成就以及區域影響力,總自認為是亞洲鄰國的'老大哥'。為拓展經濟及政治利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末前往蒙古訪問。中國企業自10年前起,在這個位於北部的鄰國中扮演越發重要的角色。夾在俄羅斯和中國間的蒙古國經濟依賴出口,特別是煤炭出口生意,而其主要買家為中國。"

習近平在訪問烏蘭巴托期間,與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Tsakhia Elbegdorj)簽署26項雙邊協議,其中多數涉及貿易、基礎建設、能源和金融合作。此外,中國還將支持蒙古國成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而蒙古則支持中國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構思。而《新蘇黎世報》指出,蒙古國對中國的依賴性持續增加,引發該國國內的反彈聲浪:

"習近平親切地邀請鄰國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順風車,這是為了中國的自身利益。而擁有豐富原材料的蒙古在過去幾年中,開始在外國夥伴的協助下更積極地開采資源,從而使該國的經濟一度蓬勃發展,2011年的經濟增長達到17.5%。但此舉也開啟了內政上的目標衝突。蒙古國在歷史上曾先後受到中國及蘇聯的殖民,有鑑於此,有關資源售盡、對外國企業產生依賴性和草原及沙漠環境遭到破壞等擔憂不斷加劇。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因此變得特別脆弱。雖然蒙古經濟強烈依賴對華出口,中國的資金更扮演重要角色,但尤其是中國對蒙古原材料領域的投資計劃卻在蒙古遭遇強烈阻力。"

《新蘇黎世報》指出,蒙古國在收緊採礦法後,各種不確定性使外國投資者望之卻步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新蘇黎世報》指出,蒙古國在收緊採礦法後,各種不確定性使外國投資者望之卻步。雖然蒙古國會在2013年底修正相關法規,但情況卻未獲改善。2014年上半年,外國對蒙古的投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七成。

"觀察家確信,在失去投資者信任以及原材料價格下跌的情況下,蒙古國逐漸做好承認中國經濟勢力的準備。該國今年上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增長5.3%。4月底,蒙古國政府決定採用經濟刺激方案,包括提高債務上限以及出售國有資產。但蒙古無法獨自實現對基礎設施和採礦業的各項計劃。中國因此取得優勢。此次雙方簽署的協議中,包括一個討論多時、將由中石化主導的煤制氣項目。"

中國政府計劃提高電動車使用率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國發展電動車

中國政府正致力提倡電動汽車。根據中國領導層的規劃,截至2016年,30%的公務車應為新能源車。而現行的五年計劃則提出,2020年中國將有500萬輛電動車上路。

"中國去年賣出1.7萬輛電動車,目前上路的電動車數量約為7萬輛。電動車的一大缺陷是它的行駛距離有限。多數車款的行駛距離為160公里。而充電站的數量太少。上海捷實汽車咨詢公司的斯伯特(Jochen Siebert)表示:'若開著燈、收音機和冷氣,而且正好遇上堵車,不一會兒可能就得滿頭大汗了。'"

文章還指出,比亞迪(BYD)電動車兩年前的電池起火事故嚇退了潛在買家,而加州汽車公司的特斯拉(Tesla)電動車雖然最大行駛距離達到400公里,但價格約為100萬人民幣,多數中國民眾難以負擔這樣的價格。

"還有其它問題:每年中國都會發生建築起火事故,原因是電動自行車的駕駛在家中以老舊電線為電池充電。此類問題在電動車出現後可能加劇。此外,中國缺少插頭的統一標準。斯伯特表示:'在北京買的電動車,可能根本無法在上海充電。'"

《商業周刊》認為,要解決空氣污染問題,電動車只是治標不治本:"中國近70%的能源來自老舊的煤電廠,這些工廠正是造成中國許多城市霧霾的元兇。清潔能源的汽車使用的若是骯髒的電力,空氣污染問題並無法獲得解決。而要解決堵車,只能減少汽車數量。中國政府的另一項規定或許能帶來希望:即日起只有副部級以上幹部能獲得公務車。其他共產黨幹部則發放公務交通補貼,改搭乘計程車、地鐵或公車。這也算是種進步吧!"

摘編:張筠青

責編:李魚

[摘譯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