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撫育後代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0月10日

德國阿倫斯巴赫民意調查研究所上周發表的一項調查結果成為全德上下的熱點話題。這家研究所得出了一個自相矛盾的結論:多數德國年輕人雖然想要孩子,但其實真正成為父母的人卻越來越少。以下是本台評論。

女企業家母親圖片來源: Bilderbox

據統計,越來越多的德國人不要孩子,因為撫養子女既花錢又費力,還會影響母親的事業前程。工作與孩子不能兩全,這已經越來越成為德國婦女的普遍觀點。同其它歐洲國家相比,德國社會的人口老年化問題最為嚴峻。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德國老人的比例將超過年輕人。

這並不是一個新鮮話題。我們早已知道,德國兒童的出生率太低,大學一畢業就要孩子的德國女人日益罕見。如今,大約40%的知識女性不當母親,這當然也是有原因的。德國的學制太長,工作競爭激烈。如果一位二十八九、三十出頭的職業女性懷孕生子,為了撫養小孩而退離崗位,幾年之後,她很難再重返職場,因為她的男性同事早已將她遠遠地甩在後面。要事業就不能要孩子,許多職業婦女一再擱置自己的家庭計劃,望子心切的心情逐漸淡漠,不知何時就已經無影無蹤了。為此,聯邦政府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普遍開辦托兒所、幼兒園,解除職業女性的後顧之憂,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然而,阿倫斯巴赫最新的民意調查表明,聯邦政府的措施治標不治本,無法真正扭轉德國社會瀕臨衰老的命運。調查結果揭露出這樣一個事實:越來越多的德國夫婦只是把生兒育女看作是一種可能的選擇,對於他們來說,事業成功、個人自由同樣重要。

尤其引人深思的是,許多德國人不願生孩子,其中四分之三的多數表示,他們喜歡過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拖兒帶女對於個人自由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限制。這樣說其實不無道理:為人父母意味著擔負責任,生活的重心發生轉移,包袱重了,顧慮多了。

但是,一味追求個人自由的人是否侵犯了集團權益呢?如果大家都不樂意在孩子身上投資,若干年後,誰又來養活這麼多的老年人呢?

孩子不僅是社會的希望,未來的保障,更能帶來許許多多的歡樂和慰藉,豐富我們的生活。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撫育後代便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