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尋找真相和證據

2013年9月4日

美聯社消息,美國國會內部人士透露,參議院高層已基本同意支持歐巴馬對敘動武草案,很可能下周就正式通過。美、法、德政府都表示確信,是阿薩德政府向平民使用了神經毒氣。是什麼確鑿證據讓以上國家如此肯定?

圖片來源: Reuters/Mohammad Abdullah

(德國之聲中文網)臨時搭建的醫療站內屍體遍地,死者中也包括不少兒童...8月21日從敘利亞傳出的這些畫面震驚全世界。這些畫面是阿薩德政府軍在首都大馬士革附近可能向平民動用了化學武器的證據之一。敘利亞反對派將這些畫面傳到網上。全世界各國的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導。

不過在8月21日那晚究竟發生了什麼?美國和法國政府很肯定地表示:那天夜裡發生了化學武器襲擊。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9月3日在議院講話時也重申:"毫無疑問,敘利亞發生了違反國際法的、殘暴的化武攻擊。"

聯合國調查小組需要時間

實際上,前往敘利亞針對該國境內使用化學武器進行調查的聯合國工作人員還沒有發表最終調查報告。聯合國調查小組在敘利亞的采樣還需分析判定,"而這還需要一段時間",化學武器問題專家、多年在禁用化武組織任職的拉爾夫‧特拉普(Ralf Trapp)向德國之聲介紹說,他說這個分析判定過程不是一天兩天能倉促完成的,而需要嚴格保證鑑定標準,一點小的失誤都會讓整個結果無效。特拉普估計,最終采樣鑑定結果可能在兩到三周後出來。

聯合國化學武器調查人員離開敘利亞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

德國在野黨左翼黨成員、曾經擔任生物武器調查員的揚‧凡阿肯(Jan van Aken)因此認為,現在就下定論還為時過早:"我的感覺是,可能發生了化武襲擊,但還缺少最終的確鑿證據。"這位德國左翼黨政治家因此建議,先等待聯合國調查人員的報告再作決定:"對於聯合國調查人員來說,重要的是從采樣到檢測分析判定的全過程都有所涉及各方的監督,這樣最終得出的結果才能讓所有人相信。沒有全面的監督,我對判定結果將有質疑。"凡阿肯補充說,美國政府拿出的一份采樣判定結果,不能確實證明何時何地進行的采樣,也就不能排除人為作了手腳的可能。

誰是真兇?

美國國務卿克裡圖片來源: Reuters

儘管如此,對於美國和法國政府來說,敘利亞發生了化武襲擊、而且幕後的責任人是阿薩德這兩點都是毫無疑問的。正如美國國務卿克裡所說,掌握了"確鑿的證據",而且美國情報部門和對了所有時事情況,掌握了事件的發展經過:這場化武襲擊共導致1429人死亡,其中至少426名兒童。以上訊息的證據來源與情報部門的空中偵察和竊聽行動的結果,此外還有醫務人員提供的訊息、目擊者的講述,以及"可信度極高"的非政府組織的報導。

曾經擔任過生物武器調查員的德國左翼黨政治家凡阿肯還是保留一點質疑,他認為美國國務卿克裡沒有提供一條真正的證據,"他拿出來的證據是我多年來看到的最站不住腳的內容了!"凡阿肯認為,克裡指的證據都是某些人的猜測和論斷。

敘利亞反對派成員圖片來源: Reuters

至於美國和法國政府關於"只有阿薩德政府軍才有使用化武能力"的說法,凡阿肯也不具說服力:"敘利亞反對派中有來自軍方的倒戈士兵,這些人有可能帶來了化學武器,阿薩德政府軍的基地和武器庫也被反對派襲擊和搶佔過,反對派也完全有可能獲得化學武器。運輸此類化武也不成問題,因為是裝有化學試劑的炮彈,襲擊時發射即可。"

德國情報部門的證據

德國《明鏡周刊》線上版(Spiegel Online)報導說,德國聯邦情報總局(BND)局長格爾哈德‧辛德勒(Gerhard Schindler)向部分聯邦議員表示,雖然還沒有如山鐵證,但是基本可以確定,敘利亞發生的毒氣襲擊是阿薩德政府所為。據說,德國聯邦情報總局在監聽支持阿薩德政府的黎巴嫩真主黨與伊朗使館的通話時得到了相應的訊息,真主黨成員提到是阿薩德政府下令進行的毒氣襲擊。

不過,在德國左翼黨政治家、生物武器專家凡阿肯看來,這些證據都太過無力,他強調,使用化學武器要受到強烈的譴責,不過他想指出,阿薩德政府或是敘利亞反對派都有可能是這次毒氣襲擊的製造者。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敘利亞內戰爆發後不久指出,如果阿薩德政府使用生化武器,就等於踰越"紅線",將受到懲罰。這一次在敘利亞可能發生了針對平民的毒氣襲擊事件,美國將對敘動武提上日程。英國最終表示不參與,德國政府也表態在沒有聯合國或北約的決議前提下不參與對敘襲擊,法國的態度還比較含糊。原本無需國會批准就可以做出對敘進行軍事打擊決定的歐巴馬,表示希望先徵求國會的意見。而美國國會兩黨議員最終會怎樣決定,還需至少等到下周知曉。美聯社9月4日報導說,美國國會內部消息稱,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高層已經就對敘動武決議達成協議,最終協議會對軍事行動時間限制在60天內,外加30天延長可能。這將遠遠超出美國此前宣佈的對敘利亞政府軍事目標進行2天威懾打擊的規模。

作者:Nils Naumann/美聯社 編譯:謝菲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