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敘利亞跳出戰壕 真主黨有中國導彈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6年7月23日

2006年的中東戰爭開始以來,這還是真主黨的幕後支持者敘利亞首次躍出掩體。敘利亞宣傳部長莫森.畢拉爾今天威脅說要對以色列採取軍事報復。與此同時,真主黨宣佈願意就交換戰俘進行談判。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開始了他艱難的中東之行。據各方面消息和報導,真主黨擁有的導彈中有中國設計製造的,並且正是這些導彈日前打中以色列軍艦。德國之聲記者綜合報導如下。

柏林:高舉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國旗的示威者抗議以色列攻打黎巴嫩圖片來源: AP

敘利亞強烈表態

今天(7月23日),敘利亞宣傳部長畢拉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假如以色列部隊開進黎巴嫩南部,或者離敘利亞太近了,「敘利亞不會靜坐不動。那時我們將會參加衝突。」

顯然,以色列地面部隊的大規模進攻還在等待著決定。以色列一名軍方發言人說,保留這種挺進的可能性,但軍方領導人還沒有作出決定。軍事專家們估計,一旦開始地面戰爭,以色列軍隊將蒙受巨大損失,因為真主黨會用血腥的游擊戰對付以色列。

到目前為止,雙方是用導彈和炸彈打仗的。今天早晨又有真主黨的卡秋莎火箭彈落在了以色列的海法。真主黨民兵到現在為止已經向以色列發射了1000枚導彈。據以色列說,至今有17個平民死亡,許多人受傷。今天又增加了兩名死者。在海法南30公里的賓雅密納,今天也首次響起了防空警笛。

以色列繼續擴大在黎巴嫩南部的南面進攻。以色列軍隊廣播電台說,更多的士兵已經在向前線挺進。部隊將繼續採取對靠近以色列北部邊境的目標單獨出擊的方式。至今投入短線出擊的還只有幾百名以色列士兵,最多也只進入黎巴嫩兩公里。

是否佔領了黎巴嫩村莊各執一說

以色列軍方正式說,部隊昨天進入了有重要戰略地位的黎巴嫩村莊瑪倫阿爾拉斯。但一名軍方女發言人卻說,她只能證實部隊在瑪倫阿爾拉斯,無細節可告。以色列方面說,這個丘陵上的村莊被真主黨用作騷擾以色列邊境地區的出發點。現在卻成了以色列士兵觀察估計是真主黨老窩的賓特直巴爾的高地。

真主黨不承認瑪倫阿爾拉斯已被以色列佔領。它說它仍然控制著這個村莊。

昨天晚上以色列繼續轟炸貝魯特和黎巴嫩南部。在貝魯特至少先後聽到了7次爆炸聲。港城斯東也受到空襲。黎巴嫩電視台LBC說那裡是個伊斯蘭中心。在空襲中有4人受傷。

黎巴嫩人向北逃

目擊者說,以色列空軍在靠近敘利亞的塔納雅爾摧毀了一家工廠。戰爭開始至今12天來,共有355名黎巴嫩人死於以色列空襲,其中多半是平民。而真主黨打死了35名名以色列人。

害怕以色列大舉來犯,成千上萬的黎巴嫩人由南向北逃難。聯合國緊急援助協調人埃格蘭德說,需要至少1億美元的緊急援助,以解決今後幾個月黎巴嫩戰爭地區人們的供應問題。他說:「直接受涉的人超過了50萬。」這個數字還將大大上升。塞普勒斯準備再迎來1萬名難民。在今天晚些時候,有約14艘滿載黎巴嫩難民的船將抵達塞普勒斯的兩個港口。

施泰因邁爾開始艱難的中東外交

今天下午,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在特拉維夫與以色列總理奧爾梅特會晤。上午與以色列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會談。晚上跟巴勒斯坦主席阿巴斯會談。可以說,這是一個「戰爭日程」,高度緊張。

昨天下午,施泰因邁爾在他的中東行第一站開羅與他的埃及同行進行了會談。會談後他聲明,德國始終不把自己看成是中東衝突的中介人。

美國至少把綠燈開到下周日

以色列方面認為,美國將同意以色列至少再進攻一周。以色列報紙Haaretz網路版說:「高級官員們認為,以色列將從美國人那兒得到對真主黨繼續至少打到下周日的綠燈。」

今天,美國國務卿賴斯也將抵達這個棘手的地方。美國到現在為止不同意許多人提出的停火要求,華盛頓說,首先要把若干個問題從根本上搞清楚。

真主黨擁有中國導彈

日前,一些媒體報導了真主黨武器裝備的事。德國圖片報列出了真主黨擁有的導彈的種類和枚數,列在第一的是中國製造的一種巡航導彈,射程120公里。

在倫敦出版的阿拉伯語報紙al-Sharq al-Awsat引一名伊朗高級軍方代表的話說,真主黨在1992至2005年間先後得到11500枚炮彈和火箭彈,40個種類型號的400枚中、短程導彈。2005年,真主黨得到了一批巨大的333毫米口徑導彈發射器和一大批肩扛的SAM-7型地對空導彈和C-802地對艦導彈。這種C-802本身是中國設計製造的,已在這次軍事衝突裡用來打以色列戰艦,造成了4名以色列海軍士兵死亡。

這名伊朗高級軍事人士說,真主黨擁有以下4種地對地導彈:Fajr(射程100公里),Iran 130(射程90到110公里),Shahin(射程150公里),255毫米導彈(射程150公里)。

中國跟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都保持著良好關係。以色列曾經是中國最重要的先進武器供應者之一,甚至為此惹惱了美國。這些導彈在一定程度上使中、以關係陷入一種微妙難言的境地。(平心綜合報導)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