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數字時代的夢想與邊界

2012年5月9日

讓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權利--網路是否起到推動作用?柏林網路会議re:publica討論這一夢想的雛形與許多尚未解答的問題。

Online library © viperagp #32924236 - Portfolio ansehen
圖片來源: Fotolia

德國對教育的討論最終會落到錢的問題上。確切的說,大中小學是否能得到更多經費。但在數字世界似乎有所不同。在德國最大的部落格、社群網站、数字社群論壇re:publica上,數字教育專家華格納(Anja C. Wagner)宣稱,數字時代將迎來全新的教育政策。

洪堡傳統的"精英教育"理念

華格納說,關鍵不是教育經費的金額,而是分配。重要的是對教育體系有一個全新的理解。她說,德國對教育的觀念還緊緊地束縛在傳統機構之中,相關討論也往往侷限在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s)的教育理念之內。洪堡(1767-1835)這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提出,大學是自由授課和研究之地,目的是培養獨立的世界公民。但華格納認為,洪堡的理念在當時已經代表著精英教育的理念,只面向那些"經濟統治階層的年輕代表"。

圖片來源: DW/Potts

華格納指出,教育極大地屈服於經濟因素的影響力之下。這不僅是世界性的,而且在全球網路時代也是如此。她說,"工廠的工人"與這一體系脫鉤,在受教育上處於劣勢。不能讀寫的人更是如此。數字時代的鴻溝與其說是基於地域差別,不如說是縱貫社會各個階層。

32.7%的地球人可以上網

單從數字來看,人們有理由樂觀。2011年底,世界人口的32.7%有上網的機會,尤其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這一數字增長迅猛。新千年以來,這些地區有上網條件的人數增加了3000%。

圖片來源: DW/Potts

許多人寄希望於Web 2.0時代,但網路本身並不足以支撐教育政策。關鍵是網路所提供的內容。華格納說:"教育市場日益成為一個國際市場,特別是西方國家的教育服務商,通過數字化學習方式,以及對已有出版物的再利用,推動自身的商業發展。"

如何打破這種壟斷?柏林網路會議上,一個來自美國的民間組織"Hive"呼籲將處於劣勢的年輕人也納入網路教育體系之中。來自紐約的該組織負責人索恩(Michelle Thorne)目前生活在柏林,她呼籲在柏林成立類似的組織,並邀請人們按照相當"傳統"的方式,與她在柏林市中心一家咖啡廳見面,到場的人們則人手一台筆記型電腦。

"自己動手!"

re:publica柏林網路会議圖片來源: DW

柏林網路會議也格外推崇自發的網路教育項目,比如"ununi.tv"網路平台。"Un-Uni"這一名稱有特別的含義,是專門與傳統的大學(德語中稱為Uni)相對抗的諷刺性說法。該網路平台自稱是"電影、電視和網路方面的虛擬大學"。

然而,即便有著種種推動平等教育的網路項目,在數字時代被忽略的人們仍舊無法真正積極參與到這些項目中來。而且,正如一名與會者所言,如果不具有電腦技能,即便把電腦擺到一位學生面前,他又能做什麼呢?

作者:Aya Bach 編譯:苗子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