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擴大了對從國外返回旅客的檢疫要求。從周六起,來自法國、荷蘭、馬爾他和摩納哥的旅行者返回英國後將不得不進行14天的自我隔離,運輸部長夏普斯(Grant Shapps)如此說。理由是上述國家的新冠感染率太高。此前,西班牙和比利時已經在英國的隔離名單中。
這個決定會影響眾多正在夏季中旬期間出國渡假的英國人。對於英國來說,法國是繼西班牙之後最受民眾歡迎的旅行目的地。鑑於新的檢疫法規,觀察人士預期英國將會迎來回國大潮。
英國是歐洲國家中死於新冠感染人數最高的國家,有41000多人死亡。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的危機處理機制也面臨著許多批評。
法國宣佈對策
作為回應,巴黎政府打算對來自英國的旅行者採取同樣的措施。法國的歐洲國務秘書博恩(Clément Beaune)表示,我們為英國的決定感到遺憾,並希望盡快恢復正常。在新冠危機中,法國基本上遵循不施加任何強制隔離要求的方針。
而就在幾天前,法國總理卡斯特克斯(Jean Castex)曾發出警告稱該國新冠疫情惡化。法國周四一天之內就記錄了2669例新感染病例,是自5月份以來的最高水準。
法國政府再次宣佈巴黎為新冠疫情高風險區。馬賽及周邊地區的羅訥河口地區(Bouche-du-Rhône)感染的風險也很高。該法令允許地方當侷限制旅客和車輛的通行以及民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飛機以及公共建築的可能性。
隔離與對話,家庭與社會,靈感與創造——從「英國攝影任務」(British Photographic Assignments)網路平台上發布的攝影作品中,可以看到這個國家在新冠疫情危機下,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縮影。
圖片來源: Claire Armitage獲獎攝影師Wei Jian Chan以黑白照片的形式,捕捉了倫敦在封城措施之下的超現實場景。這張照片展示了人們騎車從「請相信這樣的日子終會過去」的標語旁邊經過。而這些標語正是Mark Titchner的作品,用文字來傳遞情感是這位英國藝術家的標誌性風格。
圖片來源: Wei Jian Chan「並非所有的英雄都披著超人斗篷」——這就是攝影師George Coppock想要通過作品傳達的訊號。在疫情期間,經濟活動陷入停擺,但是仍有不少人堅持工作,才維持了這個社會的運轉:醫護人員、郵遞員、超市員工、警察、農戶還有社工等等。這張照片的主人公名叫娜塔莉,她是一名接生護士。
圖片來源: George Coppock女攝影師Flora Luna認為,人們和這個世界之間本來就有一個過濾層,而疫情則使得這層隔膜更堅硬更厚實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增加了物理上的隔絕,比如口罩、護目鏡,或者是以網路對話取代面對面的交流,而且也加劇了人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精神隔絕。
圖片來源: Flora Luna在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下,很多家庭不得不把工作和學習都搬到了家裡。現實情況的確是很多父母都被工作、家務還有孩子的學業搞得焦頭爛額。攝影師Claire Armitage也是以這種誇張的形式,與那些被困在家中不能外出的青少年建立了某種情感共鳴。
圖片來源: Claire Armitage疫情的爆發使得很多原本以風景拍攝為主業的攝影師工作受限。Scott Stevens就是其中一員。被困在家不能出門的日子裡,他決定「就地取材」。比如「壓力之下」這個系列的作品就是他利用身邊的素材創作:比如氣壓表,和窗外陰雲密佈的天空。
圖片來源: Scott Stevens另一位被困在家裡的街拍攝影師Chris Silk則另闢蹊徑,決定嘗試在家裡重現城市街景。他從父親那裡借來了珍藏的火車軌道模型,還找來了一些家中的小物件,並且利用光與影進行創作。他說:「從攝影角度來講,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太無聊的。」
圖片來源: Chris Silk紀錄片攝影師Justine Desmond則選擇在居家隔離期間到街上去偶遇陌生人:「有一天陽光很好,我就帶著照相機走出家門,遇到吸引我目光的人我就會去問問他們,是否願意讓我給拍張照片,然後聊一聊在疫情期間的生活感受。」就這樣,一系列從兩米安全距離以外拍攝的作品誕生了。
圖片來源: Justine Desmond「儘管我們都對病毒感到恐懼,但同時我們也十分思念親友,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望和他們聯繫」,攝影師Akiko DuPont講述道。正是這種情感激發了她的創作靈感,居住在倫敦南城的她請求附近的鄰居,給居家隔離期間特別思念的人寫一封信。7歲的索菲婭就用稚嫩的文字表達了遠在加拿大的祖母的想念。
圖片來源: Akiko DuPont攝影師Gemma Griffith11歲的兒子是一名芭蕾舞者。由於疫情的原因,舞蹈團的訓練無法正常進行,所以他就在家裡練舞,把那一頭「瀟灑的長發甩來甩去」。作為攝影師的母親決定把這美好的瞬間定格下來,「以記住這個特殊時期,記住他在日常居家環境中展示的絕美舞姿」。
圖片來源: Gemma Griffiths 任琛/達楊(ARD)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