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當醫療器械變成「軍工產品」
2020年3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汽車製造商福特前不久宣佈,將投身呼吸機和口罩的生產,以緩解疫情急需。這是該企業對川普总統相關呼籲的回應,川普希望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遏制疫情蔓延。
德國目前也在考慮讓其他行業的企業參與到醫療產品的生產。一些企業已經開始生產洗手消毒液,並免費提供醫院使用,畢竟該產品的技術門檻不高。
鑑於現在消毒液的基本原料乙醇也已供不應求,一些大型生態乙醇生產商,比如Crop-Energies或 Verbio也將開始生產消毒液。
來自巴符州的內衣廠家Mey和運動服裝生產商Trigema則已經開始生產口罩。這兩家企業目前都在生產多次性普通口罩,供醫護人員使用。
以口罩取代T恤
Trigema總裁沃爾夫岡‧格魯普(Wolfgang Grupp)對德國之聲表示:"最近很多人問我們是否可以生產口罩。於是,上周五我們開始加工口罩,到周二首批一萬只口罩已經交貨。很快我們將能每周生產十萬只口罩。"
格魯普說,疫情期間,大多數服裝店鋪已經關門,Trigema的訂貨量減少了一半,"因此我們有充分的人力物力用於生產口罩。"
這是一種簡單的紡織品口罩,清洗後可重複使用。醫院哪些部門可以使用這類口罩,將取決於質檢部門的評級。格魯普說,質檢過程還需要等待幾周時間。
他說,已經有人告訴他,他們生產的口罩完全可以達到EN14683的標準,可以滿足醫院工作人員為患者送餐或幫患者洗漱時的要求。
格魯普坦承,我們當然達不到"FFP1,2或3"級別的要求。生產這類能夠過濾空氣的口罩,必須要用到特殊的設備和材料。來自帕騷的襯衣廠Eterna和柏林的婚紗廠Bianco Evento目前也在其產品目錄裡增加了口罩的項目。
"醫用物資的生產絕非兒戲"
上述例子說明,臨時轉產醫用物資雖然可行,但也並非沒有侷限性。尼可拉斯‧庫扎迪(Niklas Kuczaty)對德國之聲表示:"生產醫療設備絕非兒戲,它需要滿足一系列複雜的技術規範。"
庫扎迪是德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醫療器械小組的負責人。受德國衞生部請求,他向會員企業發出了呼籲:抗擊疫情,急需醫療器械供應商。
庫扎迪說,廠家反響積極,很快就收到了數百份回應。回應內容也涉及很廣:一家企業表示願意同中國供應商合作,短時間內提供五十萬只口罩。另一家公司則可以提供相關設備的運輸、安裝和調試工作。
多餘的產能
庫扎迪說:"很顯然,大家都願意幫忙。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他們當然也願意通過生產醫療設備化解這些多餘的產能。"
但是,同樣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並不是所有醫療物資的生產都像生產消毒液和普通口罩那樣簡單易行。延伸閱讀:呼吸機供不應求!汽車廠商緊急救援?
庫扎迪說:"讓大眾公司一夜之間轉產呼吸機,根本不現實。但是,給大眾公司幾周的時間,讓他們用3D列印機生產呼吸機的某些零件卻是可行的。"
庫扎迪認為,正因為醫療設備的標準和規範很複雜,因此,與其讓其他企業跨行轉產,還不如讓現有醫療設備企業轉產或擴大生產範圍,因為這樣做顯然更有可行性。
"跨行業轉產需要耗時數年"
由於汽車工業當前並不景氣,因此早在新冠疫情發生前,就曾有汽車廠家計劃涉足醫療器械領域。庫扎迪說:"我總是對他們說,你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要想在醫療器械領域站穩腳跟,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美國的情況似乎也大同小異。因此,福特汽車為其轉產醫療設備的計劃,找到了兩個稱職的合作夥伴:通用電氣和3M。
德國抗擊疫情的努力中,機械工業聯合會VDMA在供貨商、製造商和醫院之間,扮演著中介角色。庫扎迪說,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為供需雙方提供一個訊息平台。
今後,一旦某個供貨商無法供貨,這個平台還將幫助廠家找到替代企業。庫扎迪說:"目前尚未出現供貨短缺的問題,就我們所知,現在供應鏈仍在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