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教宗就職禮:歡迎任何人

2013年3月19日

中國方面對於台灣總統馬英九出席羅馬天主教新教宗方濟各就職彌撒儀式的憤怒反應,顯示了這位出身阿根廷的教宗未來在處理與中國關係方面將困難重重。

Pope Francis takes part in his inaugural mass in Saint Peter's Square at the Vatican, March 19, 2013. Pope Francis celebrates his inaugural mass on Tuesday among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lead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nd amid a wave of hope for a renewal of the scandal-plagued Roman Catholic Church. REUTERS/Alessandro Bianchi (VATICAN - Tags: RELIGION POLITICS)
Papst Franziskus Amtseinführung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教宗方濟各周二上午在梵蒂岡正式就任羅馬天主教教會的最高領袖。在聖彼得廣場舉行的彌撒慶典,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萬千信徒和遊客之外,還有來自世界132個國家和組織的代表團參加。在各國的高級政要客人中,有德國總理梅克爾、美國副總統拜登、法國總理艾羅(Jean-Marc Ayrault)等。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Cristina F. Kirchner)早在周一就已經被新教宗親自接見。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基督教、猶太教以及伊斯蘭教各界的大約150名代表也在受邀之列。

早在上周,新教宗當選,台灣方面宣佈了馬英九即將作為梵蒂岡邦交國元首參加教宗就職儀式的消息之後,中國方面就表示了不悅。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周日在記者招待會上呼籲梵蒂岡,"斷絕與台灣所謂的外交關係,並承認大陸政府是代表整個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典禮現場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

梵蒂岡:沒有特別邀請誰,也不會拒絕任何人

世界上僅有23個主權國家承認台灣並與其建立邦交關係,梵蒂岡就是其中之一。華春瑩還表示,希望教宗方濟各能夠"採取切實行動改善與中國的關係,逐漸消除障礙"。

上一次有台灣領導人訪問梵蒂岡還是在2005年,當時是時任總統陳水扁去參加教宗約翰‧保羅二世的葬禮。中國當局對義大利發給陳水扁簽證表示強烈不滿,並拒絕派代表參加葬禮以示抗議。

不過,這次梵蒂岡方面特別強調,沒有特意發出任何的邀請。發言人隆巴迪(Federico Lombardi)說:"無人享有特權,我們也不拒絕任何人,無論是誰只要想來,我們都表示歡迎。"

中國駐羅馬大使館發言人李曉勇此前明確表示:"中國不會派出代表團參加就職典禮。中國已經向梵蒂岡表達了祝賀。"他還指出,希望在新教宗的領導下,梵蒂岡可以本著互相尊重的原則,向中國走出對話的一步。

位於羅馬的"亞洲新聞"是一家專門關注亞洲事務的天主教新聞社。該社社長塞爾維萊拉(Bernardo Cervellera)表示:"梵蒂岡不能阻止台灣代表前來。這是一個公開的典禮。"他認為北京方面的反應顯示,他們還不知道究竟該如何應對。"他們正忙於自己的領導人就任典禮",這位天主教神父提到習近平剛剛就任國家主席。

中國共產黨建制之後,於1951年斷絕了與梵蒂岡的關係,並在6年之後建立了自己的愛國天主教會。該教會組織不承認羅馬教宗為其領袖,而梵蒂岡也繼續自行對中國的非官方地下教會進行指導。

馬英九從小在天主教家庭長大圖片來源: AP

關於主教任命權的爭議

在美國惠特沃斯大學任教的中國宗教信仰研究學者克拉克(Anthony E. Clark)指出,中國對梵蒂岡的主要立場就是,教宗不能在中國的天主教社團中享有任何行政管理權。

在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位期間,梵蒂岡將至少三名中國官方天主教會任命的主教驅逐出天主教會,中梵關係進一步惡化。梵蒂岡在歷史上也與歐洲各國政府經歷爭議,最終梵蒂岡僅僅保留任命各教區主教的權力,但中國仍將這一權限視為對其內部事務的干涉。

亞洲新聞社的塞爾維萊拉認為,這位來自阿根廷的新教宗應該能夠更好地處理亞洲事務。因為他經歷過阿根廷的獨裁政權統治,而且關注抗擊貧困的議題。"亞洲人感覺與他很親近。"

塞爾維萊拉認為,梵蒂岡其實是願意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的,目前行動的主動權在中國一邊。香港教區樞機主教陳日君也同意這一觀點。他日前在接受義大利媒體採訪時說:"歷任教宗都對北京持理解態度。如今一切就看中國新領導層如何做了。"

來源:法新社 編譯:雨涵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