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版希特勒傳記:專制如何顛覆民主

Tillmann Bendikowski
2018年11月26日

民主體制有時多麼不堪一擊,這一點福爾克‧烏爾裡希(Volker Ullrich)在希特勒傳記中作了詳細闡述。烏爾裡希認為,希特勒是位大師級的煽動者。

Nürnberg -  Austellung "HITLER.MACHT.OPER" Reichsparteitag als Bühne: Adolf Hitler im Lichtdom, 1936.
希特勒——大師級的煽動者圖片來源: Museen der Stadt Nürnberg/Dokumentationszentrum Reichsparteitagsgelände

(德國之聲中文網)右翼民粹主義者目前正在大力鞭撻德國人對歷史的反省精神。在他們看來,德國人對納粹時期的自我批評應當劃上句號,因為它只是德國整個輝煌歷史的一個短暫閃失而已。德國另類選擇黨主席高蘭前不久一次淡化納粹罪惡的言論就是很好的例證。他說,希特勒及納粹只不過是我們千年歷史上的一坨"鳥屎"而已。從政治歷史學的角度而言,這種言論危害極大。漢堡歷史學家和記者福爾克‧烏爾裡希(Volker Ullrich)表示:"如此美化歷史的人必須清楚一點,那就是,他的言行是在動搖共和政體的基石。"烏爾裡希剛剛完成了兩卷本的希特勒傳記。

烏爾裡希在書中寫道,"希特勒的覆滅"給我們的警示是:民主政體有時候是多麼的不堪一擊,而文明和野蠻的界限有時只有一步之遙。

1933年1月30日,被任命為德國總理的希特勒前往國會大廈就職圖片來源: General Photographic Agency/Getty Images

"元首"的性格

五年前出版的上卷中,烏爾裡希描繪的是二戰爆發前的德國,而對希特勒的人物分析是其核心內容。這同多年來多數納粹研究者的研究取向形成鮮明對比。迄今為止,對納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納粹興起的政治框架條件以及國家民族主義的專制統治。烏爾裡希雖然沒有忽視這一領域,但他的重點則在於希特勒的性格特點,以及很多德國人被這位"元首"強烈吸引的原因。這就是:希特勒出色的表演力、他在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說的天賦和組織能力,而他本能的狡詐,則使他總是能及時應對政局的變化。

猶太大屠殺的推動力

在希特勒傳記下卷中,烏爾裡希延續上卷主線,進一步分析了希特勒在戰爭和猶太大屠殺中所扮演的角色。誠然,沒有成千上萬的幫兇,歐洲就不可能發生猶太大屠殺事件,但是,若沒有希特勒的個人作用,這一切也同樣不可能發生。烏爾裡希認為,早在1939年之前猶太政策不斷極端化的過程中,作為獨裁者和最高決策者,希特勒一直是這一過程的實際操控者。而戰爭爆發後,這一模式又被重演。烏爾裡希認為,大屠殺事件的發生不僅僅是基於希特勒有系統性消滅歐洲猶太人的意向,而更大程度上,更是因為許多具體事例中,希特勒曾親自介入並批准執行。比如讓猶太人佩戴大衛星或者將猶太人送入集中營。

失敗的"軍事天才"

在烏爾裡希看來,作為最高軍事指揮官的希特勒,其性格缺陷暴露無疑。比如說,希特勒偏執,一味高估德國軍事實力、低估對手。更嚴重的是,希特勒總是擺脫不掉孤注一擲的賭徒心態。當東線戰場局勢逆轉時,氣急敗壞的希特勒仍自以為是,而對最高指揮部的其他成員則不屑一顧:舉行戰況研判會時,希特勒一改常態,拒絕同任何在場者握手,甚至很長時間沒有再同其他官員一起共進午餐和晚餐。烏爾裡希認為,自命為最高統帥的希特勒此時在一眾軍事專家面前可能非常尷尬。"他之所以遠離這些軍官,不僅僅是因為他歷來瞧不起軍方,更是因為他再也無法以軍事天才的身份站在他們面前了。"

德國人不能將罪過全推給希特勒

烏爾裡希在這部訊息量巨大、可讀性極強的作品中引用了大量文獻資料。而他對希特勒本人的精準解讀,也堵死了其他人以希特勒為藉口推卸責任的機會。無論是那些戰敗後期望將一切歸咎於希特勒、淡化自己對這場道德及軍事災難中所負責任的將軍們,還是那些聲稱自己對猶太大屠殺一無所知的普通德國人,都是如此。烏爾裡希說:"當時瞭解納粹'最終方案'的德國人確實很少,這是事實,但是,對一切都一無所知的人也很少,這也是事實。"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