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版政治童話皇帝的新裝

2013年1月2日

近期新華社發表一系列介紹中共高層領導人的文章,力圖樹立其開放、親民的形象。香港"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編班志遠認為,這有點像童話《皇帝的新裝》。

China's new Politburo Standing Committee members (from L to R) Xi Jinping, Li Keqiang and Zhang Dejiang wave as they arrive to meet with the press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November 15, 2012. China's ruling Communist Party unveiled its new leadership line-up on Thursday to steer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for the next five years, with Vice President Xi Jinping taking over from outgoing President Hu Jintao as party chief. tREUTERS/Carlos Barria (CHINA - Tags: POLITICS)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新華社刊登的一系列文章十分詳細,而且配有人們通常難得一見的老照片。可是您認為,這些文章中幾乎沒有任何真正有價值的訊息。為什麼呢?

班志遠(David Bandurski):首先我想談談大家覺得這些文章十分"詳細"這個話題。我很驚訝的是,新浪微博上很多人也都有這樣的認知。有些人說,這是"前所未有的"。這當然是"前所未有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從中得到了真正的政治細節。我們只能說,按照中共領導人設立的極低的訊息開放標準,這些是我們不常見到的"詳細訊息"。但是,從真正意義上講,這些怎麼能算詳細呢?只不過是把習近平過去一系列的官職介紹一下,使用很多口號式的語言,來形容他的政績。這些描述中,極少有具體的數字,具體的政策措施。有關他的家庭的介紹,也很少有真正的訊息。比如,文章中他的妻子談到他愛看體育電視節目。--這就算是細節了嗎?

如果不是放在中國這個大背景之下,而是放在西方民主政體之下,那麼說這樣的文章"詳細",十分可笑。所以,我們只能說這些文章是"前所未有的",因為中國對領導人、特別是他們的個人生活一直是完全保密的。所以,即便只是提一下習近平的妻子,已經是新的了。他的妻子本來就是一個公眾人物,一名歌手,這不是什麼"細節"。

所以,他們的個人簡歷和政績,不是真正的政治訊息。對他們個人生活的描述中,也沒有真正的細節。這是我的看法。

皇帝的新裝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那麼,作為一個媒體專家,您覺得這些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呢?

班志遠:正像我在文章中所寫的,我將這與童話《皇帝的新裝》相比較,稱之為"皇帝,沒有新裝"。因為他們的目的正相反:不是要讓人們相信他們穿著華麗的新衣,而是要讓人們相信,他們什麼都沒穿,他們沒有巨額財富--去年我們看到很多報導,無論是彭博社還是紐約時報。他們想讓中國老百姓相信,他們只是個普通人,就像你我一樣。

所以,這裡也是關於權力以及公眾對權力的認知。只是,他們可能比當今世界任何其它的政治精英團體,都更有辦法"管理"公眾的認知。他們不但有黨的喉舌--央視、新華社,近年來,他們還把官方的報導推向商業媒體。所以,像大型門戶網站如新浪、搜狐,每當有這樣的新華報導時,這些報導也出現在門戶網站的頭條上。

幾天前,有一篇習近平訪問河北的報導,其中提到晚餐的菜單,--如果你對訊息、細節的標準很低,那這也算是細節。總書記吃了什麼呢?他只吃了四菜一湯,沒有酒。你也可以說這是政治報導中新出現的細節描寫。這篇報導在各大門戶網站上顯要位置出現,使得所有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領導人的不同之處上。

所以,他們在強力推動新領導層的開放形象。一些中國媒體的評論跟進,比如中國青年報,說這是多麼大的新事,不僅是前所未有的,而且為更大的政治開放與透明定下基調。這篇評論的標題就是:高層為政治公開透明樹立了典範。然而,閱讀中青報這篇文章,你會有一種在童話裡的感覺:人們真地相信這場運動。或許,他們不得不歌功頌德。但我記得,中青報的文章最後一句話說:領導人們做出了示範,接下來要看各級官員的表現了。--他們作出了怎樣的示範?發出了怎樣的訊號?難道我們真地會看到市縣級官員、各級媒體進行這樣的"詳細報導"嗎?我們會瞭解所有官員的個人生活嗎?

我認為這是不可操作的。讓我們想一想,如何能讓地方政府真正做到習近平呼籲的"公開",唯一可行的是通過真正的政治改革,讓官員真正負起責任。不是"我想告訴你什麼就告訴你什麼",而是有獨立的媒體監督,報導一些他們可能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事情。我們在彭博社、紐約時報還有最近華爾街日報上看到的,就是這樣的報導。我們看到了故事的另一種版本。

德國之聲:您覺得這樣一種方法奏效嗎?中國老百姓真地相信,或者說對新領導人會產生好感嗎?

班志遠:這很難回答。首先,很難去統計。即便我們有好的統計方法,目前時機還太早。而且,特別是政治觀點、對政府的看法,這樣的問卷調查,其結果很不可靠。但我認為,這件事的大框架是反腐,一件關乎"黨的生死存亡"的大事。他們必須"製造認知"。

十年前,我們聽說所謂媒體"三貼近"的原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現在似乎是個新的版本。習近平希望樹立比胡錦濤更有人情味、更有魅力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他已經做到這一點。胡錦濤十分缺乏個人魅力,相形之下,連江澤民都顯得更有魅力。

但問題是,絕大多數人對腐敗的看法,來自於他在現實生活中、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一些經歷。這樣形成的看法,很難改變。如何才能改變一個普通老百姓對領導人的看法?必須有實質性的改變。單靠空洞的言辭是不行的,政府機構必須更加負責任。

採訪記者:苗子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