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施羅德是否成了社民黨的包袱?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6月14日

德國社民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的慘敗是人們意料之中的,選舉結果是該黨歷史上最差的一次。目前的時刻,它已無法進入日常工作,社民黨到底能不能繼續作為代表大眾利益的黨派,施羅德總理的能力和地位也都成了社民黨要討論的重要議題。

施羅德同明特菲林在選舉慘敗之後圖片來源: AP

自1998年施羅德領導的紅綠聯盟開始執政以來,在幾乎所有的州議會選舉中都輸給了對手。開始時,施羅德還振振有辭地說「我們理解了人民的呼聲。」在接下來的一連串失敗中,施羅德仍舊堅持穩妥方針,強調執政之手不能發顫,但他自己非常清楚,2002年重新當選之前,他是怎樣顫顫巍巍進入選戰的,假如不是運氣幫忙,沒有德東發洪水,施羅德儼然以救世主的身份頻繁出現在災區,亮相於媒體間,假如不是伊拉克戰爭,施羅德及時體察民間情緒,堅決反戰,同美國劃清界限,他是不可能再次入主柏林總理府的。

可是,這名總理錯就錯在拋出了個「2010議程」而沒有去替它做該做的解釋。本來是個改革性文件,但施羅德居然連自己人都沒有說通去贊同這個改革綱領。於是,施羅德在民眾眼中成了「拿小人物開刀」的下層老百姓的對頭,扮演了放棄「社會公正」原則這一悲劇性的角色。接下來,德國社民黨主席易人,明特菲林接過帥印。當時,社民黨在選民中的支持率已落到30%以下,黨內希望明特菲林帶來生機,出現「明特菲林現象」,讓社民黨起死回生。

然而,社民黨錯打了算盤。社民黨的威信繼續下降,「明特菲林現象」沒有出現。是執政黨必經的一課?是歐洲整個氣氛所至?不錯,歐洲議會選舉中,執政黨在歐洲重要國家如義大利、法國、英國等都受到重創,這一現象看上去像是民眾給政府開了一劑清醒藥方。不過仔細比較看來,德國社民黨的失敗記錄最慘不忍睹。與歐洲議會選舉同時進行的德東地區圖林根州議會選舉,社民黨只得到14%的選票。這一跡象表明,這個黨事實上有必要對「代表了大眾利益的政黨」提出質疑。

整個選舉期間,施羅德總理退居二線,躲藏在漢諾威家中不肯露面。久經沙場、見過世面的黨主席明特菲林在13號選舉前後也轉入防守,他在頻繁地通過打向漢諾威的電話同總理商議「怎麼辦」。受命於危難之際,剛剛上任才3個月的貝納特總書記被推上前台。這位總是沉著臉的總書記彷彿就是為報導災難而來。他在不同的媒體宣佈:「選舉結果是苦澀的。」這樣說,難道不是有些輕描淡寫了?


改革太多,還是太少?

社民黨現在怎麼辦?有關明特菲林作為黨主席的討論不會開始,也沒有必要。他畢竟才剛剛上任,屬於熱身階段。正是這個原因,黨內對施羅德的失望就更大。難道這一昔日社民黨的招牌如今卻成了社民黨的包袱?

平心而論,社民黨從未真心熱愛過這塊招牌,推舉他當總理和黨主席都是出於無奈,社民黨同施羅德之間存在的共同之處是,他們二者都想執政掌權。現在失敗的時刻,社民黨基層和上層開始相互指責,基層說改革太多,底層民眾無法接受;上層則認為失敗是改革不徹底不爽快所導致。

現在看來,僅靠明特菲林一人是無濟於事的,全黨必須萬眾一心。在問到施羅德到底還是不是理想的總理時,社民黨後起之秀納勒斯回答:「我還沒有看到比他更出色的。」這話聽起來不像是在效忠施羅德。

13日選舉結果公佈後,明特菲林當即宣佈,選舉的失敗是會產生結果的。在即將舉行的高層黨務會議上將就什麼是正確的施政方針展開直接討論。如果討論出結果,這個結果必須受到全黨的一致尊重並得到貫徹。如果黨內高層認為,社民黨承擔的風險就是施羅德總理本人的話,施羅德的總理寶座就會出現動搖,到那時,也許明特菲林也無法保駕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