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回家 坎坷路遙
2013年2月6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
21歲的葉濤,在廣州的一所高校就學。他的老家,在600公里外的湛江市。春節臨近,葉濤要回家同家人一起過年。他可以選擇坐長途客運,也能夠選擇坐火車,但今年他受夠了,決心跨上自行車,依靠自己的雙腳一路蹬回家去。
坐車只需若干個小時的路程,葉濤騎車總共花了5天,裡程達630公里。不過,葉濤認為,還是坐車回家更可怕:
「以前(春運)也坐過火車,那個火車,人也是特別擠的。人山人海的那種,從車廂裡要上個廁所,包括排隊可能也要1個多小時才能解決。感覺中國的春運太恐怖了。」
年度人口大遷徙
今年的春運,已經在1月26日正式拉開大幕,為期40天。不少人稱春運為「一年一度的人口大遷徙」。鐵道部以及交通部預測,今年春運的40天內,全國將有34億人次出行;按照一個人回家一趟來回需要換乘四次車的平均水準計算,相當於全國有超過8.5億的人要進行東南西北大流動。在2月9日大年夜之前的運力尤其緊張,所有歸鄉心切的人,都務必要搶在年夜飯之前到家,和家人圍坐在一起辭舊迎新。
大部分的回家客流都集中在這一時段,對長途交通構成巨大的壓力。當然,廣東的大學生葉濤可以免去買票、擠車之苦。他已經在1月28日平安到家。630公里的路程,騎車對他來說甚至是一種享受:
「坐春運火車的話,你就得少喝水吧,盡量少上洗手間。因為春運人太多了,擠過那些人群去方便,可能要花很多時間。在那種氛圍內,坐那麼久的火車,我覺得也是挺難受的。而我比較喜歡騎車那一種『在路上』的感覺。」
然而,並非每個春運回家旅客,都能像葉濤那般幸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底,全國共計有約2.36億流動人口。如果單純地按照數字,即1/6的中國人正在背景離鄉討生活。他們在大城市鋪路架橋起高樓,卻不得不把家室兒女留在數千公里外的家鄉;他們微薄的收入,也不足以支付一年多次回家的車票;而一年一度的春節團聚,他們無論如何不願再錯過。
症結在於區域發展不均衡
交通部門也在竭盡全力提升運能。據新華社消息,今年春運期間全國每天開行460萬趟長途大巴,能提供7800萬人次的運力;開行鐵路列車2677對,比去年同期增加166對,再創歷史新高。民航業的數據顯示,春運期間,平均每天執行近萬個航班。然而,成千上億的農民工依然面對一票難求的局面;即便是城市白領,網路訂票時,也是同樣精神緊張。網路上流傳著各種靠譜或者不靠譜的搶票軟體,一張小小的車票,牽動幾億中國人的喜怒哀愁。
「春運」一詞進入漢語語匯,還不到30年的歷史。1986年,該詞首次出現在大陸媒體上。隨著經濟改革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人背井離鄉,前往發達的沿海地區追尋更好的生活,與之相伴的則是飆升的長途交通流量。同時,由於城鄉二元政策,外來務工人員難以在就業城市落籍,他們的家人也因此不得不留在遙遠的家鄉,無法隨遷定居。不少學者認為,這才是春運瓶頸的症結。北京交通大學的經濟學教授趙堅說:
「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每年有上億的人口要回家,交通壓力就會非常大。這就是所謂城市化的問題。」
中國城市化積累了大量的相互牽涉、複雜糾結的問題。真正解決,興許還需數十年。在這之前,數以千萬計的中國人每逢春節,依然會歸心似箭,穿越數千公里的國土回家探親;春運的客流規模,也會隨之繼續不斷刷新歷史紀錄。
作者:文山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