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普丁宣佈部分動員 指責西方「欲摧毀俄羅斯」

2022年9月21日

在烏克蘭的反擊戰奪回部分領土後,俄羅斯總統普丁周三宣佈進行「部分動員」。西方多國政要對動員令作出批評,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稱此舉暴露出俄羅斯「失敗的跡象」。政治分析人士認為,普丁的最新表態或許是「絕望之舉」。

俄羅斯總統普丁9月21日發表電視講話宣佈「部分動員」
俄羅斯總統普丁9月21日發表電視講話宣佈「部分動員」圖片來源: Russian Presidential 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Russian Look/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俄羅斯總統普丁周三(9月21日)發布電視講話,宣佈"部分動員"其預備役以保護俄羅斯及其領土,並稱西方國家想要摧毀俄羅斯,不願見到烏克蘭實現和平。

普丁表示:"為了保護國土,保護主權...我認為有必要支持總參謀部的部分動員令。"

俄羅斯擁有約200萬預備軍力。該國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預計會徵召30萬預備役軍人。

普丁重申他的目標是"解放"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而且該地區的多數民眾不願意重返烏克蘭的"枷鎖"下。

他指責西方國家進行"核訛詐",但稱俄羅斯"有很多武器可以回擊",他不是在虛張聲勢。

普丁宣佈「部分動員」預備役,政治分析師認為此舉將引起俄羅斯民眾反彈圖片來源: Komsomolskaya Pravda/Picvario/picture alliance

俄羅斯已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獨立共和國"。這兩個地方共同構成了頓巴斯地區。2014年,俄羅斯已部分戰領該地。烏克蘭和西方國家則認為,烏克蘭境內被俄羅斯控制的所有地區都是非法佔領。

俄羅斯目前控制頓涅茨克約60%的土地,並在幾個月的緩慢推進和激烈戰鬥後,在7月佔領了盧甘斯克幾乎全部土地。

在俄羅斯軍隊本月從臨近的哈爾科夫撤退,失去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主要補給路線的控制後,迄今收獲的戰果受到威脅。

在普丁發布電視講話的一天前,俄羅斯控制的烏克蘭東部和南部地區宣佈舉行所謂的"入俄公投"。這場公投將於9月23日至27日在盧甘斯克、頓涅茨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舉行。這四個省份約佔烏克蘭國土的15%。

"軟弱和失敗的跡象"

美聯社指出,普丁的這場豪賭存在很大的風險因素,或將適得其反。它可能會使烏克蘭戰爭在俄羅斯國內變得不受歡迎,損害他自己的地位,並暴露俄羅斯的潛在軍事缺陷。由於缺乏訓練設施和裝備,這次動員不太可能為戰事帶來任何成果。

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布林克(Bridget Brink)在推特上寫道:"虛假的公投和動員是俄羅斯軟弱和失敗的跡象。"

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Ben Wallace)的聲明也形容普丁此舉是"承認他的入侵正在失敗"。"他和他的國防部長將成千上萬公民送上死亡之路,裝備簡陋,領導不力。"

"無論怎樣的威脅或宣傳都無法掩蓋烏克蘭正贏得戰爭的事實,國際社會正在團結起來,而俄羅斯正成為孤立國家。"

俄羅斯政治分析師奧列什金(Dmitry Oreshkin)周三對美聯社表示,普丁的最新發言令人覺得是"絕望之舉"。他預測俄羅斯人將會以"積極的破壞"來抵制動員。"人民將以一切可能的方式,通過賄賂來逃避這次動員。"

德國副總理哈貝克也對普丁的動員令作出回應稱,這是"俄羅斯糟糕和錯誤的又一步,我們當然會在政治層面進行討論和協商如何應對。"

德國財政部長、自民黨黨魁林德納對德國之聲表示:"在我看來,這是一種軟弱的表現。烏克蘭不會就這樣被嚇到。我們也不應被嚇到。我們必須為與俄羅斯的長期衝突做好準備。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在盟友和夥伴之間討論如何能支持烏克蘭為和平和自由進行更長時間的鬥爭。"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則在周三的例行記者會上,呼籲各方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各方安全關切。他也重申,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的,始終主張各國主權都應該得到尊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呼籲各方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各方安全關切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捷克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表示:"普丁宣佈部分動員是試圖進一步升級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的戰爭,也進一步證明俄羅斯是唯一的侵略者。"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指責普丁試圖摧毀烏克蘭並奪取其部分領土。"我們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他在波蘭軍隊與美國和英國在波蘭東部舉行的軍事演習上表示:"我們將與我們的盟友一起盡一切努力,使北約更多支持烏克蘭,以便它能保護自己。"他敦促西方盟國為基輔提供更多幫助。

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則對路透社表示,普丁的動員令"完全在預料之中","看起來更像是在為他們自己的失敗辯護"。

"戰爭顯然沒有依照俄羅斯的計劃進行,因此普丁需要作出極其不受歡迎的決定,動員和嚴格限制人民的權利。"

(路透社、美聯社等)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