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普羅迪:「教授先生」與「軟弱的當權者」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6年4月12日

一位是自命不凡、誇誇其談的企業大亨;一位是不苟言笑甚至顯得有些呆板僵化的經濟學教授。再沒有比貝盧斯科尼和普羅迪更加截然不同的義大利總理候選人了。繼《貝盧斯科尼的「帥」與「衰」》之後,本網繼續張貼貝氏死敵——普羅迪的政治小像。

勝利在望圖片來源: AP

義大利人親切地管他叫「教授先生」,也很欣賞他審慎的行事方式。對於他的支持者來說,他的學識和能力就是他的個人魅力所在。普羅迪很有民眾親和力,並且從不因為自己的學歷和頭銜而自感高人一等。1996年競選義大利總理時,普羅迪曾乘公共汽車趕赴不同的選戰集會。66歲的普羅迪是溫和的左翼陣營的代言人,倡導真實再現義大利憲法中提到的宗教自由及公眾利益。

家庭型男人

普羅迪於1939年8月9日出生在一個大家庭,是九個孩子中的第八個,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教師。1969年,普羅迪娶了一位大學老師,隨後生了兩個兒子。普羅迪說:「我喜歡和很多人在一起——我的家庭成員總共有55個。」

中學畢業後,普羅迪在米蘭攻讀法律專業,196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隨後,又在著名的倫敦經濟學院繼續深造。1963年之後,普羅迪成為科學工作者,1966年開始授課,1971年至1999年是博洛尼亞大學的國民經濟和工業政策學教授。

將義大利引入歐元區的總理

截至七十年代末,普羅迪已經作為義大利前總理安德雷奧蒂政府內閣中無黨派的工業部長積累了初步的執政經驗,其經濟治理的才能又在義大利伊利集團(工業復興公司)的私有化進程中獲得了廣泛的承認。1996年,中左聯盟(又稱橄欖樹聯盟)贏得了議會選舉,普羅迪出任總理,成為義大利戰後歷史上第一位團結左翼政治力量的政府領導人。執政期間(1996-1998),義大利奉行節儉政策,為引入歐元做好了財政準備。1998年,普羅迪與執政聯盟中的共產黨人士發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導致政府垮台。左翼聯盟隨後幾度重組,歷經凶險,最終在2001年的大選中敗給了貝盧斯科尼的中右聯盟。

政績平平的布魯塞爾政治家

1999年,出任歐委會主席的普羅迪面臨著政治生涯中的又一挑戰,他希望通過施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為歐盟委員會輸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整治上一屆歐委會中出現的營私舞弊、管理混亂、 任人唯親等問題。然而,在觀察人士看來,初臨布魯塞爾的普羅迪步履維艱,很難滿足國際上對他的過高期待。早在普羅迪抵達布魯塞爾之前,羅馬方面就贈他一個雅號:「軟弱的當權者」。普羅迪不是一位鼓舞人心的雄辯家,因此也很難將歐盟精神貫徹到不同的歐洲國家。

2002年,普羅迪批評歐盟穩定與發展公約 「愚蠢」,建議引入靈活化註解,引起了歐洲範圍內的強烈不滿和反對聲浪,大大地降低了他作為歐委會主席的可信度和執行能力。

普羅迪在任期間,歐盟發生過兩件大事:一是歐盟東擴,二是歐盟憲法出爐。2004年5月1日,歐盟新加入10個成員國,這也是漫長談判和反復爭議後歐盟取得的巨大成果。相反,2004年10月29日在羅馬簽署生效的歐盟憲法在經歷過荷蘭、法國公投失敗後陷入了嚴重的困境。

悵然離任

關於普羅迪連任歐委會主席的提議沒有在歐洲議會上獲得多數支持,此前,曾有反對者批評普羅迪關心義大利內政勝於歐盟事務,還有人譴責他濫用歐委會主席權力來擴大自己在義大利的政治影響力。《法蘭克福匯報》曾在普羅迪卸任前撰文說,普羅迪雖然一再以「提前離任」挑釁自己的政敵,但他表現出「一種堅韌不拔的耐力」,與此同時,他也給人留下了 「獨行俠」和「直覺不夠敏銳」的印象。

重返義大利

同貝盧斯科尼相反,普羅迪在本屆義大利議會選舉中本色出鏡,靠事實說話,決不嘩眾取寵。他的最終目標在於,帶動義大利走出經濟困境。普羅迪最大的政治資本在於義大利人的信任,還有他在擔任部長時就已表現出的經濟頭腦和執政能力。義大利必須解決巨額外債和經濟蕭條問題,減輕貧富差距。雖然普羅迪可能在領袖氣質及實際貫徹力方面有所欠缺,但他為人正直,從未捲入過任何醜聞。正因如此,他才能憑其廉潔和誠實的個人形象深得民眾愛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