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協議:菲律賓將增加四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

2023年2月2日

美國與菲律賓達成了一項協議,菲方將增加四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有效地為華盛頓提供了加強應對對中國威懾的新陣地。

美軍在菲律賓呂宋島的克拉克空軍基地(Clark Air Base)
美軍在菲律賓呂宋島的克拉克空軍基地(Clark Air Base)圖片來源: Jay Directo/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周四(2月2日),美國和菲律賓宣佈達成協議,擴大美國在這個東南亞國家的軍事部署,美國軍隊獲准進入菲律賓另外四個軍事基地,有效地為華盛頓提供了加強應對對中國威懾的新陣地。

在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訪問期間,根據 2014 年防禦條約,長期條約盟友之間的協議被公開,在中國在台灣和有爭議的南中國海問題上日益強硬的情況下,奧斯汀帶頭努力加強美國在亞洲的安全聯盟 .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訪問期間,兩個長期締約盟國公佈根據2014年簽署的《強化防務合作協議》(EDCA)達成的最新協議。在中國對台灣和有爭議的南中國海日益強硬的情況下,奧斯汀領導了加強美國在亞洲安全聯盟的努力。

雙方還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菲律賓五個軍事基地的項目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根據《強化防務合作協議》美國軍事人員可以進入這些基地。美國在這些基地的設施建設已經進行了多年,但受到一些不甚明了的當地問題的阻礙。

奧斯汀感謝他在馬尼拉短暫會晤的小馬科斯總統允許美軍擴大在菲律賓的部署。

在隨後與菲律賓同行加爾維斯 (Carlito Galvez Jr.) 舉行的電視新聞發布會上,奧斯汀保證美國會提供軍事支持,並表示 1951 年的共同防禦條約規定美國和菲律賓有義務在重大衝突中相互防禦,"適用於對我們在南海任何地方的武裝部隊、公共船隻或飛機的武裝襲擊。"

"我們討論瞭解決該水域破壞穩定活動的具體行。"奧斯汀說,但未加詳細說明。他說, "這是我們使聯盟現代化的努力的一部分,隨著中國繼續推進其在西菲律賓海的非法主張,這些努力尤為重要。"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會晤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圖片來源: Jam Sta Rosa/REUTERS

奧斯汀和加爾維斯拒絕提供有關該協議的更多細節。奧斯汀表示,這並不意味著重建永久性美國基地,但指出"這是一件大事"。

加爾維斯說,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磋商,包括與美軍在菲律賓基地所在省份的地方官員進行磋商。

中國聲稱民主自治的台灣島是自己的領土,必要時可以武力攻取。北京幾乎每天都派軍艦、轟炸機、戰鬥機和援助飛機進入台灣附近的領空,引發了人們對潛在封鎖或軍事行動。

共同聲明:菲美同盟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菲律賓軍方和國防官員在去年 11 月表示,美國已尋求進入另外五個軍事基地,這些基地主要位於菲律賓北部呂宋島地區。

其中兩個基地位於呂宋島北端附近的卡加延省,與台灣、台灣海峽和中國南部隔海相望。其他將接納美國軍隊的基地位於菲律賓西海岸,包括巴拉望省和三描禮士省,這些省份面臨有爭議的南中國海。

中國和菲律賓以及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和台灣在繁忙且資源豐富的南中國海陷入日益緊張的領土爭端。華盛頓在戰略水域沒有提出任何主張,但部署了軍艦、戰鬥機和偵察機進行巡邏,稱其促進了航行自由和法治,但激怒了北京。

"菲美同盟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依然牢不可破。"兩國在聲明中說,"我們期待著這些新基地將創造機會,共同擴大我們的合作。"

菲律賓是華盛頓在亞洲最早的締約盟國,曾經有美國在本土以外最大的兩個美國海軍和空軍基地。在菲律賓參議院拒絕延期後,這些基地在 1990 年代初期關閉。但根據 1999 年簽署的《訪問部隊協議》和 2014年簽署的《強化防務合作協議》協定,美國軍隊得以重返並與菲律賓軍隊進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

菲律賓憲法禁止外國軍隊永久駐扎和參與當地戰鬥。《強化防務合作協議》允許來訪的美國軍隊無限期地輪流駐紮在他們在指定的菲律賓基地內建造的營房和其他建築物中,並攜帶除核武器以外的防禦裝備。

在小馬科斯的前任杜特蒂领導下的的兩國緊張關係結束之後,美國副總統哈里斯於去年 11 月對菲律賓進行了訪問。奧斯汀是最新一位前往菲律賓的美國高級官員。

杜特蒂与中國和俄羅斯建立了友好關係,並一度威脅要切斷與華盛頓的關係、驅逐美軍並廢除每年允許數千名美軍前來進行大規模作戰演習的《訪問部隊協議》。

"我相信我們將繼續共同努力,捍衛我們共同的自由、民主和人類尊嚴的價值觀。"奧斯汀說, "正如你們之前聽我說過的那樣,美國和菲律賓不僅僅是盟友,我們還是一家人。"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