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有形的和無形的「口罩」

2003年5月2日

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文章以「21世紀環球報導」為例分析了中國的新聞政策,文章說,中國書報亭前的報刊讀者戴著口罩是為了防止「非典」,但是中國報刊的編輯記者也戴著一種無形的口罩-政府鉗制言論的口罩:

口罩的世界圖片來源: AP

「幾個星期以來,中國最好的報紙-『21世紀環球報導』不得不保持沉默。這份以優秀分析、審視性報導、尤其以敢於觸動政府宣傳不允許提及的題材而出名的周報接到禁令,暫時停止禁止出版。報社總編輯被解除職務,其他工作人員去『學習黨的路線』。目前中國強大的宣傳部對所有固執己見的出版物實行嚴厲打擊,禁止21世紀環球報導出版只是其中的一次。

來自中國方面的消息說,最近幾個星期,有八十多種出版物和出版社因為偏離黨的路線受到了宣傳部的警告或處罰。『21世紀環球報導』採訪了人民共和國國家締造人毛澤東的前私人秘書李銳,李銳在答記者問時,要求實行政治改革、重新評價毛澤東,這篇報導成了這份周報倒楣的緣由。中國記者們認為,採訪李銳不過是導致新聞檢查官採取行動的最後一個原因而已,這份廣為閱讀的周報早就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文章接著說,中國新聞報導的禁區並非十分明確。其中,領導人及其家屬的情況不許報導。南方周末就朱熔基退下總理職位發表評論文章造成總編輯被撤職就是一個例子。對外交政策的評論不能偏離官方路線,對愛滋病和目前非典型肺炎的報導都有嚴格的規定。二月份,華南的報紙大膽報導了廣東「非典」引起的驚慌,於是宣傳部下令全國封殺有關「非典」的報導。儘管如此,官方對報刊的控制卻越來越難以取得成效:

「除了這些明確規定的禁區以外,有許多灰色地帶,各省、各新聞檢查部門對這些灰色地帶的態度不盡相同。最近,新聞界經常幫助揭發污染環境的醜聞,抖出工傷事故的內幕、追查大量食品中毒的事件。但他們大多都要頂著地方當局的反對去做這些事。

中國出版社和出版物的困境在於他們現在雖然必須按市場經濟原則運作,但其內容卻仍然受共產黨的監督。國家不再資助出版社,出版社必須靠廣告、出版物銷售或其它活動的收入來自我維持生存。它們被迫印製銷路好的書籍報紙。但銷路好的印刷物,例如有關共產黨幹部腐敗的報導,往往恰恰是宣傳部不願意看到的東西。

文章接著寫道,宣傳部的思想意識看守們有足夠的手段約束新聞出版界。除了常用的警告、解除總編、編輯或記者職務外,還有經濟手段。最有效的手段是收回發給出版社的書號,這樣出版社就無權出版書籍和報刊了。文章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新聞自由還遠不可及,即使「非典」風暴平息,報刊的編輯記者仍然要戴著「口罩」:

「正在進行的這場整頓紀律運動打破了人們對中國新政府將給予更多新聞自由的希望。雖然黨的新領導人胡錦濤在就職後指示新聞界要多報導人民的想法,少報導黨的會議,但同時黨也嚴格禁止報導工潮和抗議活動。在發生難以確定性質的事件時,宣傳部仍然把不讓國內出現動蕩定為最高準則。」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