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克里姆林宮本周一(9月11日)在自己的網頁上宣佈,應普丁邀請,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近日將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
朝中社報導說,金正恩將和普丁會面並舉行會談。
韓聯社本周一援引高級政府官員等多方消息報導,金正恩已於周日下午乘坐「太陽」號專列離開平壤赴俄,預計11日深夜或最晚12日抵達海參崴(中国旧稱海參崴)。平壤距離海參崴有1200公里。由於北韓鐵路情況欠佳,列車行駛緩慢。2019年4月,金正恩曾在海參崴与普京举行首次會晤。當時,金正恩的專列耗時將近一天抵達海參崴。
美國官員表示,普丁和金正恩兩人將討論軍火交易——北韓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俄羅斯向北韓提供其急需的經濟和政治援助。儘管平壤和莫斯科都予以否認,但美國表示,有關北韓向俄羅斯供應武器的談判正在積極推進。美國警告說,如果北韓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以供其在烏克蘭使用,那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平壤將為此「付出代價」。
俄羅斯在烏克蘭超過18個月的戰爭中消耗了大量武器。北韓是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公開支持俄羅斯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普丁上周承諾「通過共同努力,有計劃地在各個方面擴大雙邊關係」。
有報導稱,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本月將出訪俄羅斯遠東港口海參崴,在那里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丁。這將是金正恩4年多來首次出國訪問。他出訪的次數已經超過了父親金正日,而且打破了後者不乘坐飛機的禁忌。
圖片來源: Reuters2018年3月25日到28日,金正恩進行了他2011年繼承權力以來的首次出國訪問,目的地是北韓最重要的盟友中國。他乘坐特製綠色專列抵達北京。據信專列可攜帶多輛防彈車,擁有自己的通訊系統,並配有為金正恩打造的私人車廂。圖為金正恩抵達北京後,與前來迎接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長宋濤在專列內談話。金正恩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了會晤。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Yonhapnews2018年4月27日,金正恩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南北韓邊境的板門店舉行峰會,並象徵性地跨過邊界。這是北韓領導人首次踏上韓國的土地,也是南北韓領導人之間的第三次會晤。金正恩與文在寅表示將改善南北關係、結束軍事對抗、實現和平與共同繁榮。
圖片來源: Reuters/Korea Summit Press Pool2018年5月7日到8日,金正恩訪問與平壤飛行距離不到一小時的中國東北城市大連。乘坐的專機是一架俄制伊留申噴氣客機。習近平赴大連與金正恩會晤。會後的聯合聲明提到雙方希望推动朝鮮半島的去核化進程。當時已傳出消息,金正恩即將與美國总统川普舉行峰會。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KCNA/KNS/AP/dpa2018年6月10日到12日,金正恩乘坐一架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機,從平壤直飛新加坡,會晤美國总统川普。這是朝美兩國領導人的首次峰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of Singapore/T. Tan美朝新加坡峰會後發表的聲明稱,兩國將致力於建立新型關係。朝方重申朝鮮半島完全去核化的承诺,川普稱將致力於向北韓「提供安全保證」。但該聲明並未包括更具體的內容。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E. Vucci在新加坡朝美峰會後不久,6月19日到20日,金正恩又乘專機赴北京訪問。他除與習近平舉行會談外,還參觀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園和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圖為金正恩與夫人李雪主(左)同習近平夫婦。
圖片來源: Reuters/KCNA相隔不到半年,2019年1月7日到10日,金正恩再次訪問北京。這是他不到一年時間裡第四次訪問中國。這一次是乘坐火車專列而來,也是在計劃中與美國总统川普舉行的第二次峰會之前。
圖片來源: Reuters/KCNA2019年2月26日到28日,金正恩訪問越南首都河內,与川普舉行第二次峰會。經過兩天的會談,雙方無法在取消對北韓制裁以及去核化的步驟方面取得共識,峰會不歡而散。金正恩此次赴東南亞全程乘火車,穿越中國,历时3天后抵達河內。
圖片來源: Reuters/N. Sang2019年4月24日,金正恩乘火車來到俄羅斯遠東港口海參崴,与俄罗斯总统普丁舉行了首次會晤。金正恩乘火車用了近一天時間,跨越圖們江進入俄羅斯境內。普丁在會晤後表示,俄羅斯將繼續致力於緩和朝鮮半島紧张局勢。圖為兩人在會後的晚餐會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V. Sharifulin2019年6月29日,美國总统川普在日本大阪參加G20峰會期間,發推邀金正恩到南北韓邊界非軍事區會面,「握握手,說聲哈囉」。對方快速回應後,次日兩人就來到板門店「三八線」兩側,握手後還分別跨越了邊界線,之後進行了短暫會談。这是川普與金正恩繼新加坡和河內美朝峰會後第三次會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 News Agency (美聯社、路透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