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繼本周初率政治局常委等高層領導參觀「抗美援朝」展覽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五(10月23日)又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發表講話,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中國的高調慶祝方式耐人尋味。
會後,以官媒新華社為首的中國媒體紛紛在各大平台以圖文形式發表習近平講話的「金句」總結,其中不乏充滿火藥味的強硬措辭,例如:「面對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面對各種阻力壓力,中國人民總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總能展現大智大勇、銳意開拓進取,』殺出一條血路』!」
又如:「當今世界,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極端利己主義,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訛詐、封鎖、極限施壓的方式,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任何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行徑,任何搞霸權、霸道、霸凌的行徑,都是根本行不通的!不僅根本行不通,最終必然是死路一條!」
中國人「惹不得」
在官媒央視播出的半個多小時的講話中,習近平提到:「中國人民深知,對待侵略者,就得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同他們對話,這就是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
據路透社報導,習近平還引用毛澤東1953年講話表示,抗美援朝讓世界知道了「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針對這句話,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發表英文推文指出:「這句話今天在中國網上廣為流傳,我們不惹事也不怕事,這是中國人的處世之道,也是官方政治思想。」
官媒有關習近平講話報導下的評論叫好聲一片,類似以下這種質疑言論已屬罕見:「山水唯愛」在新浪微博上發出一張央視電影頻道的照片苦笑道:「白天抗美援朝表彰大會,各種金句看的激情澎湃。晚上又(播)上甘嶺… 這腰桿也太硬了吧?不韜光養晦了? 」
而遭到中國封鎖的推特上則是另一番景象。不少人對習近平的措辭表示批評。網民「精甚維尼」寫道:「以前都說習近平講話接地氣,我以為是領導人親民的表現。後來才知道是他沒文化,脫稿講話不得不接地氣。」 用戶@ca嘲諷道:「相比以前中國人民確實不好』惹』啊,要是好惹,黨國哪用的著花超過軍費的維穩經費,不惜血本搞數字監控?習深知其中厲害啊!」
話中有話?
看到習近平在講話中作出的這些強硬表態,政治觀察人士、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李偉東透過其推特帳號上表示:「有點冒冷汗。這幾乎就是戰爭動員令,而且矛頭直指台美。這是利令智昏還是對大局的精準判斷,我們只能看歷史結果了。但台海兵凶戰危已在眼前,特別是美售台進攻性武器、挑動兩岸熱戰之後。」
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團隊製作的「直新聞」也注意到,相比「抗美援朝60周年」的講話,這一次的講話中明確提及美國政府派遣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直新聞」評論認為:「中國通過一系列活動高調紀念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有著美國霸權打壓中國的現實背景,美國甚至大打』台灣牌』,對台售武,挑戰中方底線。十年前的那次講話,台灣問題未被提及,而這一次雖未直接點明,但事實上台灣問題佔據了重要篇幅。中方其實對美國和』台獨』勢力發出了明確的警告訊號,不要妄想70年前的歷史重演,兩岸統一勢在必行。」
「直新聞」援引習近平提到的「我們決不會坐視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受損,決不會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侵犯和分裂祖國的神聖領土。一旦發生這樣的嚴重情況,中國人民必將予以迎頭痛擊!」指出:「相信這句話,美國和台灣當局都能聽懂。」
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朝鮮半島戰爭歷時3年,其間數百萬人喪生。1953年7月27日美國支持下的韓國和中蘇支持下的北韓簽署了停戰協議,南北以三八線為界,朝鮮半島徹底分裂。
圖片來源: AP1950年6月25日,北韓人民軍越過38線向南部挺進,並在短短數天內控制了朝鮮半島絕大部分地區,而這一突襲也宣告戰爭的正式開始。朝鮮戰爭歷時37個月,據估計近450萬人在戰爭中喪生。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1910年起,北韓淪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二戰結束後,朝鮮半島陷入分裂狀態:北緯38度線以北受蘇聯控制,38度線以南受美國控制。1948年8月大韓民國宣佈建國。同年9月9日,金日成領導下的北韓人民民主共和國成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akg-images在北北韓方面越過38線後,聯合國在美國的迫切要求下,派遣軍隊支援韓國。該部隊由20國組成,共4萬人,其中美軍人數為3萬6千。聯合國部隊迅速扭轉了此前的不利局面,很快就拿下了幾乎整個半島。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1950年9月15日,美軍將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指揮下的聯軍部隊成功在西南部港口城市仁川附近登陸,由此切斷北部的供應樞紐。不久後,聯軍重奪漢城,並在10月中旬控制了平壤。此時戰爭似乎已經接近尾聲,但中國隨後的出兵讓局勢再度生變。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中國於1950年10月中旬出兵,開始進入北韓只是少量支援力量。10月底,毛澤東開始大規模派遣「抗美援朝志願軍」參戰,同年12月5日,中朝軍隊奪回平壤——這個冷戰時期唯一曾被西方軍隊佔領的共產主義國家首都。
圖片來源: Claude de Chabalier/AFP/Getty Images1951年1月,中國(40萬人)和北韓(10萬人)組成的聯合部隊發起了大規模攻勢,進一步擊潰了聯軍。此後麥克阿瑟呼籲美國總統杜魯門對中國使用核武器,他本人於1951年4月被調離。繼任者是馬修‧李奇微(Matthew B. Ridgway)。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951年中期,朝鮮半島南北部基本回到戰前格局,此後南北雙方陷入了兩年激烈的陣地戰。儘管和平談判在1951年7月已經開始,戰爭一直延續到了1953年夏天。
圖片來源: Keystone/Getty Images朝鮮戰爭被認為是第一場代表著東西方體制對抗的戰爭。支援韓國的部隊大部分來自資本主義陣營的美國,支援北韓的則來自社會主義陣營的中國和蘇聯。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自開戰起,朝鮮戰爭中狂轟濫炸不斷。三年時間裡,聯合國軍對北部的空中襲擊超過100萬次,使用炸彈數量約45萬噸,其中也包括凝固汽油彈。這給北韓帶了極大破壞,幾乎所有主要城市都被夷為平地。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1953年聯軍部隊從韓國撤退時,戰爭死亡人數已上百萬。針對陣亡士兵數目,各種說法不一。分析估計,戰爭中身亡的有50萬左右北韓士兵、40萬中國士兵,以及4萬聯合國軍——其中90%以上是美國士兵。
圖片來源: Keystone/Getty Images早在戰爭仍在進行的1953年4月中旬至5月初,交戰各方就進行了囚犯交換。南方交出七萬五千名北韓人和六千七百名中國人;北方放回了一萬三千五百人,其中包括八千三百名韓國士兵和超過三千七百名美國大兵。
圖片來源: Keystone/Getty Images在1951年7月的停戰談判開始近兩年後,交戰各方終於簽署了板門店協議:規定南北韓以北緯38度線為界,這也鞏固了朝鮮半島的分裂格局。儘管停火,但南北雙方一直沒有簽署和平協議,也就是說,從國際法角度上兩國仍處於戰爭狀態。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儘管兩國邊界的門板店風景如畫,直到今天,沿著三八線的250公里長、4公里寬的非軍事區仍然受到士兵的嚴格把守,駐守在三八線兩側的南北韓士兵每天都處於對峙狀態。
圖片來源: AP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