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科學日本

未來兩位男性也可以生孩子嗎?

2025年6月30日

日本一個研究團隊成功培育出了「只有兩個父親、沒有母親」的老鼠。這對於具有生育意願的同性伴侶來說是不是擁有屬於自己基因的親生子女的希望?

同性伴侶和寶寶
科學技術是否可以將讓同性伴侶擁有親生子女成為可能?圖片來源: Zoonar/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德國電視一台Tageschau報導,日本大阪大學醫學系林克彥教授帶領的團隊成功培育出擁有兩位「父親」、沒有「母親」的實驗小鼠。

這一團隊使用的是人類體外配子生成技術(IVG),利用多能干細胞來生成生殖細胞,在培養過程中產生成熟配子,這為治療各種形式的不孕症提供了一種途徑。

簡單來說,日本的研究人員首先將雄性老鼠的皮膚細胞轉化為所謂的多能幹細胞(即具有多種發育潛能的細胞)。隨後他們移除了細胞中的Y染色體,並進一步將這些細胞「重新編程」為卵子。

不過,到目前為止,這項技術僅在齧齒動物身上應用過。科學界普遍認為,技術在應用於人類之前,還需數年才能確保安全性。然而,這項技術已經引發了倫理上的廣泛討論。例如人類體外配子生成技術是否會終結傳統由一男一女及其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

《紐約時報》曾在一篇報導中提出,有些科學家提到了「布拉德‧皮特情景」(Brad Pitt scenario)的可能性:有人會從飯店的床上或浴缸裡搜尋名人的皮膚細胞。或者一個嬰兒可能會擁有法學教授所說的「多重」父母。

新的輔助生殖技術在社會上的接受度如何?據Tageschau報導,醫學倫理學家海蒂‧梅爾特斯(Heidi Mertes)於2022年在比利時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了1000位民眾對人類體外配子生成技術的看法。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受訪者支持將IVG應用於不孕不育治療及生殖醫學基礎研究。約三分之二的受訪者支持將IVG應用於同性伴侶的生育需求,但對於絕經後的女性使用IVG,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則持反對意見。

包括Gameto和Conception在內的一些初創公司認為,這項技術很快也將應用於人類。但是日本大阪大學醫學系林克彥教授表示,從技術的角度,大概還需要10年的時間,從干細胞中獲得用於生殖的類卵細胞。不過他強調,這一進程還將取決於各國法律、倫理討論和社會文化背景。

香港同性伴侶的困境:我要如何才能成為母親?

02:55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